去年挂牌设立的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各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政策创新为支撑,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东北西南制度创新持续发力
在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依托深哈产业园跨地域合作前沿,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按照“能复制皆复制”的原则,“带土移植”深圳体制创新政策,让这里越来越充满活力。
9月1日,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科创总部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作为深哈合作首个“飞地经济”项目,他们复制了深圳市的十多种经验做法,突破了旧有土地政策,创新了供地方式和用地审批。一年来,这里新增企业3028家,外资进口企业871家。
地处西南的云南和广西自贸区,也在制度创新上持续发力。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集中在通关监管模式、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打造了全国首个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模式,大幅压缩流程环节,出口通关时长从8小时压缩到了1小时。
跨境和沿边是云南自贸区红河片区的两大特色,当地因地制宜,形成了电子化跨境结算、“跨境电商+边民互市”等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如今,红河片区边民贸易出口商品种类由过去的7种增长到400多种,贸易额大幅增长。
山东河北大胆尝试新突破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大胆试、自主改,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越来越灵活。特别是推出“人才贷”,对具有高层次人才资格、具有重大前景的科研成果孵化等资格的企业,可以无抵押、无担保地得到贷款。
正是得益于这个金融新政策,一度受资金困扰的烟台一诺电子公司走出困境,最近新材料业务订单猛增,比去年同期翻了三倍。
河北自贸区雄安片区则在探索“点单式”放权和高效审批模式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尤其是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综合保税区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首批试点经验。
长三角已形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
长三角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重点。随着江苏自贸区成立,长三角已形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江苏自贸区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及安徽相关地区沟通协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从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中推动制度创新,这是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一年来,南京片区的141项改革措施已落地实施和初步见效108项,形成了60多项首创制度创新成果。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800多名高层次人才被吸引到这里,剑桥大学等八大创新中心相继落地。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去年8月30日,上海、江苏、浙江3个自贸试验区签订《联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共同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共同促进金融服务一体化、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共同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共同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和共同开展交流学习“八个共同”任务举措。
一年来,3个自贸试验区沟通协作不断加强,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共建合作园区等方面合作持续深化。在片区层面,南京片区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签订战略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与安徽滁州签订了《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苏州片区扎实推进苏滁工业园建设,积极参与共建G60科创走廊。
据悉,下一步,江苏自贸试验区将聚焦构建新格局、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及安徽相关地区沟通协作。一是推动资源要素共享共用。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分割壁垒导致的要素流动不畅问题,推动土地、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在长三角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支持片区与相关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二是推动政策举措互联互通。积极学习借鉴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等方面的做法经验,依托江苏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在政策环境上做到标准统一。三是推动政务服务优质高效。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依托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政务数据信息互通共享的路径举措,积极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