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是制度创新。“各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392项改革创新成果;11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简易注销等2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河南自贸区云座谈会上,河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自贸办副主任陈凯杰说。
实践证明,多项改革创新为河南自贸试验区营造了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为企业降低成本,通过改革创新、复制推广,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促进政府治理理念及方式不断转变。
郑州片区
“四条丝路”形成52个创新案例
今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其中,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创新形成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入选,成为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和“一码集成服务”后,又一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郑州经验。
在改革创新方面,郑州片区围绕打造空陆网海“四条丝路”开放平台,探索形成52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18个为全国首创。“以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为抓手,先后于2017年、2019年出台郑州片区五大专项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1.0版和2.0版,共制定293项改革创新和政策支持措施。”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召龙说。
另外,郑州片区还着力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和国际先进水平,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制定郑州片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明确了78项措施,目前相关任务完成率达80%;实施“证照分离” 改革全覆盖,涉企许可事项526项,累计办理业务7279件;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占比突破95%,全国领先。
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自贸区郑州片区在郑州构建对外开放体系高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郑州加快形成更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贡献了一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首创或领先示范性的创新成果。”朱召龙说。
制度创新红利的释放,也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记者了解到,经过三年多的发展,郑州片区内有企业主体约7.2万家,其中自贸区成立后新设立企业约5.6万家,占比77%;郑州片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04亿美元、进出口额635.8亿元、税收1064.7亿元,分别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前的1.9倍、1.3倍、2.1倍……一张张靓丽的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通过加快实现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扩大了生产消费内循环,稳定了外资外贸外循环,显著增强郑州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优势、新动能。”朱召龙说。
开封片区
创新模式打造可复制、可辐射制度
开封片区的挂牌标志着既不沿海、也不临边的古城开封,历史性地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挂牌以来,开封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推进简政放权、提升开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制度成果,打造了“开封模式”。
“在全国率先实现‘二十二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引发强烈反响,成为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的亮点和品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推行‘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窗发证、一链监管、最多跑一次’的‘六个一’审批服务新模式,成为全国首个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自贸片区。”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郑红英说。
在以上制度创新带动下,开封片区不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动能,一批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逐步落地,初步形成了“234”产业框架,发挥了自贸区的磁吸效应和辐射效应,撬动开封经济转型升级。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郑红英介绍,三年来,开封片区全力谋划产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链”。围绕产业发展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完善经济链,成功获批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开封片区现有企业5667户,较挂牌前增长31倍,注册资本944.85亿元,比挂牌前(47.83亿元)增长18.75倍。
“将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线上‘不见面招商’与线下‘走出去’相结合,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培育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开封片区产业发展实现量质并举、速效同增。”郑红英说。
洛阳片区
巧解“审批万里长征图”等多项难题
审批“万里长征图”难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洛阳片区成立之初,便从顶层设计上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由行政审批局统一承办各部门的省级下放事权455项、市级874项和区级1391项;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100%达标,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专网搞服务”,走出了三个一放管服改革“洛阳模式”。
“实现申请材料、审批环节、承诺期限、排队次数、盖章数量‘五减少’,行政审批效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两提升’。”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宁介绍说。
围绕企业开办运营情况,洛阳片区在“准入”方面针对“办照难”问题,设立企业登记“单一窗口”,企业开办24小时完成,最快的60分钟办理;在“准营”方面,针对“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率先推出“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简化了企业开办手续。
为破解“项目签约容易落地难”问题,陈宁还提到,通过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申请资料精简83%以上、审批服务事项精简88%以上;在“监管”方面,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大力实施信息化信用监管,多部门数据互联,精准描绘企业画像;在“退出”方面,实行企业注销“一窗受理、一次办妥”,公告期由45天缩短到20天。
开放不足也是洛阳发展的一大短板。为此,洛阳片区采取“建平台、引企业、走出去”三项措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洛阳高质量发展。比如,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构建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贸易展示中心、综合业务联审联批服务大厅、国际仲裁法庭等完善的国际贸易服务支撑体系,助力本土企业国际化步伐,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国际贸易体系。
截至目前,洛阳片区新设立企业2794家、实际利用外资4.67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09亿元,分别占洛阳市的9.77%、16.27%和23.89%,较挂牌前相比,分别增长286.98%、19.74%和1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