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起步之年。8月30日挂牌至今,红河片区结合其功能定位,紧紧抓住“沿边”和“跨境”两大特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经过总结探索,初步形成14个经验案例,其中,5个创新性高、系统集成度强的案例经省自贸办评审后报送商务部,4个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县委宣传部供图).jpg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探索外籍人员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
红河片区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利用“一网化”管理,实现外籍人员在区内就业、停(居)留、经营等方面的便利。成立外籍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协调公安、海关、人社等相关政府部门进驻中心同场办公,建立协同服务管理机制,提高外籍人员居留、就业许可申办便利化;搭建针对外籍人员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外籍人员务工就业服务水平;优化外籍人员多维度服务,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创业服务,扩大服务领域,形成多项便利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晋升通道,建立涉外审判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开启“边民互市”全流程电子化跨境结算模式
2020年1月1日,河口县南溪河口岸正式关闭自行车通道,延续多年的“自行车推货过大桥”现象彻底消失。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正式园.jpg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
这场颠覆式的变化源于南溪河口岸联检设备提升改造工程的启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红河片区探索创新边民互市全流程电子化跨境结算模式,通过多系统数据交互、全流程电子化结算的模式将与边民互市相关的各类产业联系起来,推行边贸数字化,打造服务边民互市业务的完整金融生态圈,进一步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电子产业园
据了解,该模式通过搭建电子结算及数据交互系统,推动边民互市规范化发展,率先实现边民互市电子化批量清算和实时数据报送反馈;跨机构多数据联通,提升电子化结算模式监管有效性;针对口岸业务特点,提供跨境结算服务,依托“母子银行”实现“跨境直通、电子批量”结算,联动二级市场,提升边民参市积极性;打造以边民互市为核心、多产业融合的跨境产业生态圈。
搭建“一室两国”双边应急协商会晤机制
红河片区通过建立“一室两国”双边政府部门边境应急协商会晤常态化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如越南的沟通,促进双边友好合作。
2019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金融论坛在河口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该模式有助于实现双方互不入境实时面谈,为沿边地区双边政府更加便利、快捷、高效的沟通交流探索了新机制。打造边境会议室,实现互不入境会谈,“及时约见,实时会谈”,保障双边交流常态化;建立会晤机制,明确会晤流程,高效应对突发事件,有效解决口岸通关问题;会晤后形成会议纪要,落实跟进事项。中越双方地区政府就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问题进行会晤,并取得多项会谈成果,河口口岸成为疫情发生后中越边境口岸中最早复通的口岸。
创新“跨境电商+边民互市”促进贸易转型升级
准备出口越南的中国方便面
边民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优化红河片区边民互市发展方式,推动红河片区边民互市转型升级,结合红河片区边民互市实际,提出了“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创新模式。推进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线上平台建设,实现边民互市货运量的快速增长;优化边民互市通关、结算流程,提升边民互市结算效率;多形式完成边民互市申报,确保边民互市贸易数据的真实性。
探索中越边境跨境车辆保险代查勘及定损合作机制
繁忙的河口口岸
为解决边境往来车辆在他国出险后查勘定损工作响应效率较差和赔付周期较长等问题,红河片区通过推动中方保险公司与越方保险公司建立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机制,提升出口和赔付效率。充分发挥红河片区沿边和跨境优势,通过与越方签订《出境保险车辆代查勘、代定损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建立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机制,提升了红河片区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切实保障了往来人员、车辆及货物的保险安全。签订跨境保险合作协议,加强双边合作,使跨境往来车辆得到切实保障;建立合作机制,明确实施范围;优化投保及出险流程,提升查勘、定损时效,实现及时施救,快速办结。
(责任编辑:喻自洲 审核:卢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