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最有活力的区域,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前7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5150家,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943.4亿元,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61家。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西安区域主动作为,创新服务,紧贴企业需求开展改革创新,开放高地的“西”引力不断凸显。
创新服务助推“疫”后经济复苏
位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的布勒设备(西安)有限公司是瑞士布勒集团在陕西设立的高端粮油设备制造企业。7月该企业产能实现翻番,预计今年各类产品产量将达到1700台,工业产值将达2.2亿元,同比增长25%。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逆势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西安经开功能区的大力支持。年初在面临供应链产品短缺、海外市场订单减少的情况下,西安经开功能区努力组织相关企业开工生产,确保企业供应链顺畅,同时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使企业国内订单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大胆试大胆闯,出台《关于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措施意见》,从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创建人文交流新模式5个方面提出了15项具体措施,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释放创新红利,不断提升营商环境。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通过召开创新工作研究会、重点企业座谈会、部门联席会以及加强企业服务等方式,深入挖掘创新亮点,培育创新案例,上半年形成创新案例32项,累计形成252项创新成果,越来越多的“西安样本”得到复制推广。
与此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惠及8130户企业,累计办理事项21562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设立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积极探索“互联网+中介服务”模式;启动3.5小时企业开办标准化服务,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建立政务服务线上“好差评”制度,精准监测服务质量;开展“水电气暖”综窗业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
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
8月25日,“西安港”中欧班列营运中心大屏幕上,标识着中欧班列长安号行走路线的亮点不断闪烁。“我们的北斗在途监测系统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货物运送情况,大大提升了班列运行效率和精准度。”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介绍。
作为中欧班列运行总枢纽,该营运中心对长安号的安全、高效运行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营运中心,不仅可以实施班列跟踪和分析,还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货代公司洽谈,通过开展数据比对分析做好运输服务。
在营运中心的统筹指挥下,上半年始发西安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长安号已有15条国际货运干线,服务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安至汉堡全程运输时间不超过16天,西安至芬兰科沃拉全程运输时间12天,西安至匈牙利布达佩斯全程运输时间13天,最快10天可达德国。长安号已成为陕西、西安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发挥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作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创新长安号运营模式,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永西欧”等集结班列,常态化开行了“西安—青岛”“西安—宁波”等东向班列线路,积极构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同时,在海外构建了以长安号农副产品基地、海外仓、分拣中心为支撑的辐射式分级云仓网络,全力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