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期间,涪陵区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泸州港、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等地,考察了解泸州市港口建设发展、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泸州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随后,双方在巨洋会议中心举行座谈会,就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深化务实合作进行对接交流。
会上,在刘强、周少政、田亚东、徐志红等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这些协议——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局、四川省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涪陵区商务委员会、四川省泸州市商务和会展局推动商务经济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泸州综合保税区深化综保区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重庆市涪陵港务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龙头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化港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面前,同饮长江水的泸州市与重庆市涪陵区谋求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合作,充分发掘和利用双方区位、资源、政策、产业等优势,推动两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泸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建设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其中一条路径就是要加强跨区域功能协作。这次泸州市与涪陵区牵手合作,无疑为加强跨区域功能协作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泸州-涪陵的合作路径
具体如何共谋发展?在《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中,泸州日报记者看到了路径——该协议从加强交通物流合作、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创新合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人才交流合作6个部分,明确了两地“联姻”的20条事项。
交通物流合作
双方将加强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业务拓展、市场拓展、资本合作、人员交流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合力共建长江上游优良的港口集群;
将以建设泸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涪陵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推动两地在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综合物流园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将依托两大港口的天然资源优势,开展涪陵——泸州的水路运输,并以泸州为节点,通过铁路辐射云贵等地区;
将共同呼吁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协同推进长江干线泸渝段航道扩能提升,联合运营长江上游水运外贸直通船和水上快运精品航线,共同推动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产业协同发展
双方将加强两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合作,共同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将鼓励涪陵榨菜、涪陵胭脂萝卜、涪陵荔枝桂圆、涪陵白茶、合江荔枝、合江真龙柚、泸州桂圆等特色产业合作,打造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
▲重庆涪陵
将深化商贸流通领域合作,鼓励两地商贸流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两地餐饮企业开设加盟店、连锁店、直营店;
将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两地饮食文化、传统技艺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巴蜀文化等互动发展;
将充分挖掘长江旅游资源,共同开发长江上游黄金线路,打造三峡精品游,促进两地旅游产业共同繁荣。
加强开放创新合作
双方将加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平台协同开放合作力度,围绕两地重点产业方向,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优化“自贸红利、区域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共同争取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共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将鼓励引导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跨省市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
将推动两地在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基建方向的合作,共同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向智能服务、智能制造和智能数字经济转型。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双方将加强跨区域水体监测网络建设,建立长江干流监测信息及污染治理经验共享机制,推动沿江工业(化工)污染、畜禽养殖、入河排污口、环境风险隐患点等综合管理;
将加强生态合作,建立健全跨省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联防保护机制。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双方将支持两地中小学(幼儿园)缔结友好学校,推动两地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横向联系;
将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医联体或跨区办医,推动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
将加强公共卫生及疾病防控合作,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将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医院覆盖面,建立异地就医违规协查机制。
人才交流合作
双方将共同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开展人才引进、培训及人力资源服务;将探索建立党政干部互派挂职和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
除此之外,未来双方将细化区域合作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定期就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合作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