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北京、湖南、安徽新设的三个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均提到了利好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政策。
如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允许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企业外债额度。将区内注册的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确认工作委托给北京市主管部门”;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探索融资租赁服务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模式,支持进口租赁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高端装备。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境内外租赁资产交易。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到:“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内依法合规设立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等专门服务科创企业的金融组织,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金融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
实际上,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直都是政策创新的高地。自贸区通过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将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租赁业内人士认为,借助于自贸区在税收、贸易、业务准入等方面灵活便利的政策优势,近年来融资租赁业已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预见,随着这一批新设自贸区利好政策的释放,可以进一步提振融资租赁行业信心,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在新设自贸区取得新发展。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已步入转型调整期,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以自贸区为基础的融资租赁集聚区仍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凸显,引领我国租赁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如天津自贸区自2015年4月正式挂牌以来,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融资租赁业务集聚地。其中,飞机租赁、船舶租赁业务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租赁资产超过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区。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天津自贸区东疆片区已经开创了40多种租赁创新模式,巩固拓展融资租赁产业优势,吸引了更多优质租赁企业聚集。此外,东疆还推出飞机租赁新的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完善交易结构、打通政策障碍、搭建服务平台,促进飞机资产交易和资产处置的进一步活跃。
深圳自贸区融资租赁业也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在第五届中国融资租赁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城市之一,深圳市已发展成为租赁行业重要集聚区域。目前,深圳市融资租赁公司共有2554家,占全省的56%、全国的28%,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为万家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成为传统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撑。
借助于自贸区平台优势,融资租赁业在部分区域内发展势头喜人,成果显著。但需要关注的是,就全国范围而言,数量庞大的融资租赁行业内空壳企业仍不在少数,部分企业合规意识较为薄弱,行业整体面临“量多质低”的问题。今年以来,随着银保监会出台《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也在加紧开展专项清理规范工作,以推动行业减量提质,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湖南、宁波等地均公布了经营异常及“失联”融资租赁公司名单,总计超过3300家。近期,青海、山东等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也下发通知,将开展融资租赁企业清理排查工作,以规范经营行为,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在监管全面趋严和市场环境变革的情况下,融资租赁行业亟须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坚持合规化经营,构建自身全新的竞争优势。”融易学金融学院董事长位少卿认为,前几年业务规模扩张中,大部分企业忙于业务开展,导致人员流动急剧加大,出现了人员脱节和断层。人才是业务创新的动力之一,随着租赁公司加速转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也显得较为紧缺。从专业角度而言,融资租赁公司还需全面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