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河南、湖北自贸区获批后,中部地区自贸区版图再扩容。
9月21日,国务院重磅发布关于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湖南、安徽获批后,目前中部地区仅剩江西、山西二省尚无自贸区获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湖南自贸区将在119.7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展自贸试验,范围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对《方案》进行解读称,“《方案》最大的特色和亮点,一是确定了长沙、岳阳、郴州三个亮点特色片区,二是明确了‘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三大战略任务。”
9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刘茂松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的获批,标志着湖南将以要素贸易和产能出口为主打,未来或形成带动湖南全面开放的平台体系。”
据财信证券预测,未来随着湖南省自贸区政策落地,将进一步强化湖南省的制造业大省地位。湖南省的工程机械、通信设备、轨道交通装备、航空等优势制造产业将迎来发展契机。
申报意愿强烈 自贸区落子湖南
湖南自贸区四年申报,一朝圆梦。自贸区的落地,也标志着湖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时间回溯,2014年,据当地媒体报道,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要求湖南认真学习借鉴上海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主动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湖南改革创新实践和开放发展步伐。
2017年和2019年,湖南省政府曾两次向国务院申报设立湖南自贸试验区,期间仅申报方案就进行了17轮较大修改和完善。在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共收到51个中央部门提出的205条修改意见。
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申报自贸区的愿望强烈。面对年初疫情影响,湖南方面会同有关单位,多渠道、多方式沟通对接和反复争取,全力推动湖南的自贸试验区申报工作。
此次成功申报自贸区的湖南不沿边不靠海,却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即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三大战略定位呼应了上述湖南省高层提出发挥区位优势的定位。
刘茂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湖南自贸区以生产要素、产能输出交易为主体,加之与产业链的配套贸易,将推动湖南形成中高端价值链,这可能是湖南自贸区的主打方向,“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货物贸易也会迎来发展”。
湖南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湖南省的经济外向度偏低,以2019年为例,湖南省进出口贸易额占GDP仅为12.28%,离全国平均水平(31.83%)仍有较大差距,自贸区政策落地将促进湖南省外贸及经济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报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湖南自贸区将“推动沿海与内陆地区市场一体、标准互认、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要素自由流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财信证券的研报分析称,“自贸区将促进湖南省外贸及经济发展;湖南将享受更大程度的自由及优惠;自贸区政策落地,湖南省优势制造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区域经济学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自贸区对于湖南来说,是对外开放平台、窗口,也是重要枢纽。自贸区的落地将推动湖南与国际对接,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为湖南对外开放插上强劲的翅膀。”
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为例,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优势明显。根据《方案》,长沙片区面积79.98平方公里,突出临空经济,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湖南自贸区的获批将给长沙带来重大利好已成为发展共识。
在长沙市工商联系统相关人士看来,自贸区是开放大平台、发展大引擎,其作用巨大:一是将助推中部崛起,促进湖南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促进湖南产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二是将有力提升长沙国际化水平,促进长沙对外开放,促进长沙装备制造业增创新优势开拓新市场;三是将有力提升长沙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长沙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化更加优化;四是将促推长沙企业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活动权、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金融外汇等方面带来极大便利;五是将使长沙极大享受制度政策红利,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享受制度改革先行、简化外资进入程序、更多吸引外资、保税区政策、金融制度改革等红利,增创长沙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责编:杨百会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