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广东应如何积极作为,参与并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近期,南方日报专访了相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他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为广东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中国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广东如何参与和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释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博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开展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趋势
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南方日报: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最显著特征不只是需求受到冲击,同时叠加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出口限制骤然严格。这对中国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培林:对华科技限制大幅收紧或者脱钩压力明显增加,地缘政治风险大幅升温,等等,这些面临的挑战都是需要关注的风险。只要我国继续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促进国内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继续扩大开放,以加强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吸引外商投资、培育国内竞争,那么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应该不会改变。通过在国内大循环中自力更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着力提高产业链韧性之外,力保内外产业链相互衔接,能有效应对目前挑战。
南方日报:现阶段来看,如何才能赢得全球技术网络中尽可能多的伙伴的信任,并实现顺畅合作呢?
刘培林:我国眼下就需要确立和阐明基于技术能力均势的技术安全观,即表明自己不会凭借新型举国体制追求在所有技术谱系上占据全球前沿,并以此推动形成大国之间基于技术能力均势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彻底放弃这些领域的技术。我国在这些领域可储备和积累低于前沿技术的能力。
对我国而言,形成这样的技术和产业安全格局,才有可能使得眼下已经遭遇到的技术封锁力度不会进一步加大,并争取在未来逐步缓解,产业断链的风险才能逐步消除。
产业
聚焦战略性产业构筑更专业的技术优势
南方日报:珠三角的产业链、供应链早已深度“嵌入”全球化。如果外部市场、外部投资对中国增长的贡献可能下降,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刘培林:美欧生产网络进一步收缩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同时,加快与他国科技脱钩、产业脱钩的步伐,带来了一定挑战,但也将带动国内增加相关投资。
同时要看到,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我们要构筑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全球高端水平对接,提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将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这需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提升整体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提高生产率、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振消费。
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科技创新的前列。比如正在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创新驱动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那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全球高端水平对接,面对外部市场聚焦对广东经济有重大影响、技术深度高、产业链长的战略性产业,构筑更加专业化的技术优势;提高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链的可替代性和抗冲击韧性。同时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能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变化,能适应开放程度的周期性变化,基于制度和规则,能够维护和引领全球化长期发展。
南方日报:要在国内大循环畅通条件下不断深化分工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技术锁定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你对广东有哪些建议?
刘培林:我们的短板是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储备有限,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体系明显薄弱。
人才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举措。我们首先应做的是面向全球吸引人才来广东,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强化对世界级人才的吸引力。
国际一线城市的竞争,主要围绕人才展开,而人才竞争主要涉及基础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才、战略性科学家、具有引领全球趋势能力的企业家。
城市与人才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的关系。广东要继续在世界范围内集聚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和要素。这需要市场和企业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发挥引导性作用,形成长效的基础性制度,鼓励创新和试错,使得人才仅需关注创新创业活动本身成败而无须担心其他方面,尊重创新创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知识体系的贡献。
探索
广东自贸区大胆探索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南方日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开放中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你看来,广东自贸区如何有更大作为?
刘培林:要提高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链的可替代性和抗冲击韧性,意味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能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变化,能适应开放程度的周期性变化。
广东自贸区组团囊括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深圳、珠海两大经济特区,还充分兼顾了珠江口两岸的协调发展,在全国自贸区中拥有独特优势。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多年繁荣,广东这片热土本身就是贸易高度自由的区域。
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广东自贸区可以大胆探索,争取国际博弈的主动权,在全球化的理念和规则制定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比如,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大力减少市场壁垒,以公平竞争、共同利益和共享价值观来凝聚自由贸易的同盟军,确保自身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促进区域内资金、人才、产权、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策划统筹:郑佳欣 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