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不是‘栽盆景’,搞几个就行了,而是‘种苗圃’。”
再度扩围!中国自贸区大家庭又迎来3个新成员。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目前已经构建由点到面、辐射全国的自贸区网络,并形成全国性整体开放的格局。
9月24日,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正式官宣,大体共计9片:
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昌平生命科学园、国贸CBD、金盏国际合作区、通州运河CBD、通州张家湾、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亦庄开发区。
为什么要建立那么多的自贸区?
因为这次,每个片区有各自的定位。
北京自贸区的定位是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北京自贸区从形态上分为三个区域: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这三大片区凸显北京自贸区相较于其他自贸区的独特重要性。
第一大重点:北京自贸区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凸显北京自贸区服务贸易开发的战略性地位。
第二大重点:北京自贸区作为数字经济试验区,凸显北京自贸区作为我国数字经济未来的引领地位。
第三大重点,北京自贸区作为科技创新试验区,凸显北京自贸区作为金融中心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磅信息。
三大重点,引导北京自贸区向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着重讲北京自贸区前,需要先插一段。
近几年,各种开发区、保税区、自贸区、这区、那区相继涌现... 听起来很洋气,但自贸区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自贸区到底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