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7周年之际,《俄罗斯报》在《中俄锐评》专栏刊发题为《中国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的述评文章。文章称,自贸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最有效的平台之一。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自贸区意味着优惠的税收政策、更便捷的通关手续和简洁高效的投资流程。自贸区发展模式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捍卫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与信心。
文章开篇指出,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贸区在上海挂牌成立。接下来的7年里,中国自贸区持续扩容,先后又有17个自贸区拔地而起。如今,即使面对疫情的考验,中国自贸区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20年9月,中国宣布在北京、安徽和湖南“上新”3个自贸区,自贸区总数增加到21个。
文章援引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的话指出,2020年前7个月,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900亿元(约130亿美元),进出口额达到2.7万亿元(约3970亿美元)。18个自贸区面积之和不足中国国土面积的0.4%,但外资占到全国的16.8%,外贸占到全国的13.5%,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以黑龙江自贸区为例称,作为对俄合作桥头堡,黑龙江自贸区成立不到一年就和疫情正面交锋。在陆路口岸通道关闭、定期通航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中俄双方另辟蹊径、积极筹划:设立自贸区管委会、制定和颁布了数十项法律法规,为入驻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优先和便利。
文章指出,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弗拉基米尔奥谢普科夫在接受《中俄锐评》记者专访时特别提到黑龙江自贸区下属三个片区的对俄合作情况:黑河片区目前注册企业近800家,注册资本超50亿元(约7.3亿美元),24个中俄大型合作项目开工建设,该片区不断完善运输物流链、提高仓储能力,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手续,为俄罗斯籍个体工商户开通了线上登记注册平台;绥芬河片区打通了陆海联运大通道,以绥芬河口岸为枢纽,不仅可以通达俄罗斯全境及欧洲腹地,而且可以通过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连接亚洲各国以及中国多个港口,大大提升了货物的吞吐量;哈尔滨片区作为黑龙江自贸区的核心,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金融等领域合作,打造了万科中俄产业园、对俄进出口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对俄产业园区,向两国企业家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奥谢普科夫强调,下一步,双方计划在黑龙江自贸区框架下打造跨境产业链,开展能源和农产品加工,落实医疗和旅游等项目。
文章最后称,此前有专家担心:中国在疫情期间提出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能会让中国偏离扩大对外开放的轨道。实际上,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民经济免受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市场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继续捍卫经济全球化,而自贸区正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