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上,经开区自贸局副局长贺楠对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五年来各领域建设发展成果做出介绍。
据悉,五年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超4万家,其中企业超2.5万家,四上企业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年税收70亿元,今年,该区企业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被国务院作为经验案例在全国推广,同时,包括商业保理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再保理业务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一制三化”改革、主题业务标准化审批服务、民非养老和培训机构审批“多项合一”、无人审批超市等在内的改革创新举措,也纳入了相关部门拟在全国或京津冀范围内复制推广的范畴。
区内现有金融、类金融机构超2700家,其中持牌机构76家,形成功能全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综合集群优势,成为全市唯一金融全牌照区域。今年,天津市设立的第一个国际金融组织功能中心-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也将投用使用。同时,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协同市场主体大力探索业务创新,形成了多个全国首创成果,如成立全国首批、北方第一家民营银行-金城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江泰救援,全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人保金服,全国首批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等典型案例。
中心商务片区作为国家级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央企产融结合方面取得突破,区内聚集70余家央企设立的300余家创新型金融主体,投资总规模超3000亿元。中企云链公司应用云技术推出“N+N+N”融资新模式,累计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近1300亿元,清理供应链企业三角债超5000亿元。
除此之外,该区在全市率先上线“企业信息监管平台”和“行业数据监测系统”,健全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首创金融纠纷智慧审判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司法仲裁全程线上处理,率先试水金融监管“沙盒”模式支持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确保监管能力提升与金融开放创新同步。
9月28日,在天津经开区新闻发布会上,经开区自贸局副局长贺楠对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五年来各领域建设发展成果做出介绍。
据悉,五年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超4万家,其中企业超2.5万家,四上企业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年税收70亿元,今年,该区企业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被国务院作为经验案例在全国推广,同时,包括商业保理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再保理业务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一制三化”改革、主题业务标准化审批服务、民非养老和培训机构审批“多项合一”、无人审批超市等在内的改革创新举措,也纳入了相关部门拟在全国或京津冀范围内复制推广的范畴。
区内现有金融、类金融机构超2700家,其中持牌机构76家,形成功能全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综合集群优势,成为全市唯一金融全牌照区域。今年,天津市设立的第一个国际金融组织功能中心-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也将投用使用。同时,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协同市场主体大力探索业务创新,形成了多个全国首创成果,如成立全国首批、北方第一家民营银行-金城银行,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江泰救援,全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人保金服,全国首批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等典型案例。
中心商务片区作为国家级产融合作试点城区,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在央企产融结合方面取得突破,区内聚集70余家央企设立的300余家创新型金融主体,投资总规模超3000亿元。中企云链公司应用云技术推出“N+N+N”融资新模式,累计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近1300亿元,清理供应链企业三角债超5000亿元。
除此之外,该区在全市率先上线“企业信息监管平台”和“行业数据监测系统”,健全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首创金融纠纷智慧审判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司法仲裁全程线上处理,率先试水金融监管“沙盒”模式支持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确保监管能力提升与金融开放创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