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4日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总体方案提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北京自贸区涵盖哪些区域?具有什么特色?将如何开展探索?
区域:涵盖三个片区
根据总体方案,北京自贸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据了解,科技创新片区共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说:“园区内产业布局合理,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配套设施完善。”
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共48.34平方公里,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北京CBD、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以及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闫立刚表示,这些区域均为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区域,彼此之间的功能定位既各具特色,又可以互为补充。
高端产业片区共39.49平方公里,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可利用产业空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闫立刚说,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的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聚集区。
特色:与服务业扩大开放联动发展
近期,国务院先后批复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北京市商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开放模式。自贸试验区属于园区开放模式,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政策都在园区内实现。而服务业扩大开放属于产业开放模式,主要是聚焦服务业的开放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不受地域限制,除特殊情况外,均适用于北京市整个行政区域范围,适合服务业领域跨地域、融合性强的特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认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和北京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实现了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国家政策的叠加将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改革的力度。”
闫立刚说,北京将充分利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试验区两种开放模式,将北京自贸区作为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最重要的示范园区,加大先行先试的力度,推动尽快形成产业和园区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
根据安排,北京将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优先在北京自贸区内先行先试。一些在北京自贸区内实施成熟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按程序报批后,将优先在北京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助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介绍,优先在北京自贸区相关区域内先行先试的政策有: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开展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对技术转让所得税实施优惠政策试点;研究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
探索:加强数字经济发展
记者从北京市了解到,总体方案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等主要特征,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7大方面提出110余项开放创新政策措施,其中全国首创的政策措施30余项。
数字经济将作为北京自贸区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总体方案,在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增强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
目前,对于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北京已经在不同层面的试点和规划方案中都有涉及。
《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规划设计了北京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
《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吸引数字领域高端产业落地,推动数字龙头企业和优秀人才不断汇集,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导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秀玲表示,将以自贸区的建设为新起点,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扩大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将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着力提升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以芯片和软件为代表的数字化基础产业能力,提升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提升以软硬件开源为代表的国际创新合作能力,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促进数字经济的新增长。”杨秀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