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召开现代中药产业撮合对接会,旨在激发现代中药产业市场主体活力,打通供应链、资金链断点,持续推进产业链条“强筋壮骨”。而今年5月,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撮合对接会在滨海新区举行,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机构、医药研发机构出席。
三个月内,天津市即举办医药产业撮合对接专题会两场,足见生物医药作为天津市战略性产业之一的核心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天津自贸试验区汇聚中科院工业生物所、高济医药、瑞普生物、宝石花医疗等20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企业,2019年产业规模增速达到31%。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抓天津自贸区“双核心”功能,使生物医药产业已然成为天津自贸区的“特色名片”,并保持高速增长。
积极实施成果转化,贡献抗疫“天津实力”
新冠诊断与治疗,多家位于自贸区内的医药企业都拿出看家法宝。
位于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的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和天津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则被定为天津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机构。据了解,1月下旬天津艾迪康便立即成立疫情领导小组,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做人员、设备、试剂、耗材及实验环境的准备,截至4月1日,已累计完成百万人次的核酸检测,有力保障医院正常诊疗工作。天津华大的部分核心骨干员工则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完成基于RT-PCR技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实验部分。由华大研发的一款基于RT-PCR技术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实现3小时内快速检测,另一款则是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检测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可鉴别诊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其他冠状病毒和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实现病毒序列快速检测。
今年2月,位于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的科技医疗公司零氪科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式在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民医院完成部署、投入使用。零氪科技政府事务总监朱瑞贺介绍:“该系统的检出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接近90%,基本上在几秒内就可以得出检查报告。”零氪科技主要从事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医疗技术和平台的开发及服务,建立了“医、药、险、养”的健全生态体系,是天津市医疗大数据的头部企业。在疫情防控的吃劲关头,零氪科技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8月16日消息,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这同样意味着,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为国内首个拥有新冠疫苗专利的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覆盖13种传染病的16种疫苗研发管线,其中即包括在研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两期《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政策环境保障
为全面推动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以三年为周期分别于2015年及2018年,发布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5-2017》)和《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18-2020》)。
根据《行动计划2015-2017)》,天津重点发展抗癌、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创新药物的产业化,提高通用名药物研发效率和质量。同时发展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特别是在一些中药材中提取、分离并纯化有效成分,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而在生物制品方面,将大力发展核糖核酸疫苗、肿瘤疫苗、艾滋病疫苗等先进疫苗,发展抗肿瘤、抗类风湿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以检测传染病、血液病、肿瘤为主的特异性诊断试剂。
《行动计划2015-2017》中还提到,天津市还将加快发展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健康服务业,并重点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专科医院和中医诊疗与养生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收官的2017年末,以天津自贸区为代表的新区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已成为天津市生物产业崛起势头最强劲的区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落成,成为天津自贸区内首家三级综合医院。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后,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天津市公开统计资料,2018年天津市工业产值较上年增长2.6%;医药制造业增长8.8%,比工业增加值增幅高6%,为《行动计划2015-2017》交上了答卷。
有了首期《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实施的宝贵经验,天津市于2018年10月印发的《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到今年年末,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5%,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药研发转化基地。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左右,药品物流配送能力达到600亿元左右,研发服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
此外,基于行业细分,天津市于2018年启动实施《智能医疗与健康专项行动计划》,旨在于202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医疗与健康服务体系,形成智能医疗健康服务功能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系统。各类行动计划均显示,目前天津市已形成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等超过十个委办局部门联动,为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模式提供财政金融支持,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产研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核心产业的核心区力量
“双核心”效应直接得益于天津自贸区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高济(天津)投资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注册成立,年销售额200亿元,已成为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谈及为何落户在天津自贸区,高济医药负责人表示,天津自贸区拥有独特的政策叠加红利,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政策叠加效应。其次,天津自贸区拥有特殊的交通区位和市场邻近优势,可服务京津、日韩等高端市场外,对渤海湾等周边地区也具有辐射效应。天津自贸区还具备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具备产品研发、技术转化、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展示交易于一体完善产业链。此前,高济医疗与天津海河基金联合设立高端医药产业投资基金,过往的合作基础也成为高济选择落户在天津自贸区的原因之一。
高济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刚来天津时,为了让企业的入驻更便利,自贸区相关工作人员帮助选址,并在第一时间提供对接的负责人,详细讲解各个环节;并建立工作组,帮助高济医疗制定推进和落地计划,实现了对企业的上门服务。急企业所需,不让企业多跑路,不给企业添麻烦,一切以贸易和投资的方便为目的。“我们在天津的药店线上线下业务经营和互联网医院的实践,都得到了来自天津自贸区的政策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帮助我们加速整合了收购的百亿规模的连锁药店的系统、供应链、物流、组织等。”
在研发孵化层面,由多个国家部委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先后建立涵盖药物发现平台、药物研发信息平台、药物分析测试平台等12个平台和药检所,累积吸引海内外高水平项目团队180个。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火石研究院”与科技媒体“亿欧网”联合发布的《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结论显示,截至2018年,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成为国内规模及水平均领先的生物医药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积极贯彻响应国家与天津防控部署,对抗疫情同时,加大招商服务力度。2月下旬以来,新引进9家公司落户研究院已有近50家在孵企业2800余人次到院开展相关工作,为自贸区内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挥了聚集、辐射及带动效应。
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工作局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依托现有医药研发基础优势,下一步将针对区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弱项,引入多家医疗设备终端企业,同时引进器械CDMO和创新孵化平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