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目前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上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最为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到今年10月, 浦东总共聚集了1105家持牌金融机构,其中外资法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量约占全国一半左右。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
浦东开发开放30年,重温这句话,更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无比睿智。对照上海最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和浦东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发挥的核心承载区作用,也更能体会为何当年浦东开发要“金融先行”。
一路昂扬进击的金融中心
今年外滩大会召开期间,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了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首次跻身全球三甲,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借助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一路进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浦东设立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金融贸易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在浦东设立分行,1995年央行上海分行迁址陆家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落户浦东。国家还在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上给予浦东支持,允许外资设立法人银行,并经营人民币业务等。2005年,为配合浦东的综合配套改革,央行上海总部在浦东挂牌,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19号文,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的进击之路进一步提速。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设立,积极探索创设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率先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关键领域金融改革,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获得了更大的助推力。
今年正是实现“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英国智库公布的排名则是对上海最好的“点赞”。
24小时不停歇的金融城
查阅全球金融界人士关于“金融中心”的论述,无一例外地都提及“集聚效应”这一概念。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取决于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的集聚,集聚程度越高,这个地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胜出的可能性就越高。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浦东是核心承载区。浦东目前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上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最为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到今年10月, 浦东总共聚集了1105家持牌金融机构,其中外资法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数量约占全国一半左右。
上述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大多聚集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白天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气象万千,人行天桥、路边的候车亭、楼宇电梯间,但凡有液晶屏的地方,都在滚动播报金融行情。入夜陆家嘴CBD就变成一座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不仅仅是景观亮化工程的需要,更因为这里是连接全球金融市场的枢纽,金融人真的在值守、在交易、在结算。
今年春节过后,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刻,陆家嘴金融城最早复工,交易所照开不误。几大交易所的数据齐刷刷大幅增长,今年1-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同比增长48%,基金成交增长49.9%,国债成交增长13.9%。期交所、保交所、金融期货交所无一例外交易额大幅增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金融业对浦东乃至全上海的GDP贡献率超过以往任何时刻。
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在集聚大量金融要素和金融机构的基础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释放出金融开放创新活力和金融配置资源的巨大能量。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正在扮演着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桥头堡角色。
在浦东,“上海金”“上海铜”、Shibor、SKY等人民币报价和指数不断推出,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日益提高。
在浦东,依托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贸账户,跨境人民币业务风生水起,加入的企业和来往资金使得跨境“资金池”水量丰沛、越蓄越深。
在浦东,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期待无限商机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尝鲜“吃蟹”,第一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第一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等接连诞生。
也是在浦东,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一刻也不曾停歇。去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至今已有194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互联网科技等硬核产业融资汇聚源头活水。
“主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实现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新的征途上,浦东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新的航标,不断打造全球金融资源配置中心、金融机构集聚新高地,形成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田和产融结合发展新高地。(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