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是中国官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也是上海被赋予的三项重大任务之一。
20日,正值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周年。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自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亿余元(人民币,下同)。
也就是说,自揭牌以来,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超过6亿元资金进入临港新片区。
临港新片区的“引力”从何而来?
“伴随着(临港)新片区的成长,我们也从一个5人的小公司,成长为拥有国内外4家控股子公司的企业。”上海瀚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菲表示,将在临港新片区新建碳化硅产业基地,开展碳化硅器件和模块的研制。
“临港最吸引我们的,是集成电路产业的生态坏境。”徐菲表示,对于每一家有专长的科技企业而言,临港是一片“科技沃土”。
在集成电路领域,临港新片区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闻泰、格科、新微、中微等百余家企业集聚于此,涉及总投资额超1500亿元。
前沿产业既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压舱石”,也是其形成战略增长极的主要抓手。
临港新片区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今年产值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迈过千亿级规模的前沿产业。而根据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在2018年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速达到25%左右。
开放,更是临港新片区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源头。在揭牌之初,临港新片区提出构建“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我们相当看好临港新片区。”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两周年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瑞信证券首席执行官涂雷表示,作为外资控股券商,瑞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将助力推动临港新片区产业创新、资本形成与市场开拓融合发展。
首家外资控股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落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开展创新国际中转集拼、率先展开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两年来,临港“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这也让临港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高地。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7月,临港新片区实到外资4.37亿美元,同比增长55%。
“经过两年努力,临港新片区制度型开放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朱芝松表示,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
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成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上海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节点。
面向未来,这片东海之滨的热土有更多的奇迹等待书写。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争取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成果。”朱芝松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