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与产业
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
近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和天津自贸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正式揭牌,标志着自贸创新举措及自贸政策红利辐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这对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设想到成立,一年多来,联动创新区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探路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
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创新实干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区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通过2019年底自贸领域重要的体制机制改革,为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向纵深推进带来了新的思路。
20200527091105.jpg
“应该说,自去年6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下称:创新发展局)成立后,就开启了对滨海高新区和中新生态城的考察。”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敏华回忆说,“当时研究的是自贸试验区扩区问题,我们走访了两个功能区的管委会,并与区内企业进行座谈,经实地调研发现,这两个区域有很多需要自贸政策为其赋能的产业和实际需求。”
从产业特色来看,滨海高新区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五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中新生态城则在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等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由此可见,若将上述领域纳入自贸范畴,既能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也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虑到扩区过程较为漫长,但创新往往成在‘兵贵神速’,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为发展布局?于是我们拓宽了思路,想到成立‘联动创新区’。既能把更多好的政策创新在这里先行先试,同时也能满足更多企业的需求,还能服务区域发展,一举多得。”周敏华介绍说。
磨合
“联动创新区从启动到揭牌历时一年多,期间最累最难的是‘磨合’的过程。”周敏华回忆道,“就是要与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磨合确定出两大联动创新区的实施方案,里面要精准的提到需要自贸试验区赋能什么。”
高新区渤龙湖1.jpg
要知道,“自贸试验区”是块金字招牌,并不是哪里想要就可以有;而“联动创新区”也不仅限于挂了个牌子,后面会有考核。
由于对自贸政策不甚了解,两个功能区起初未能将需求提到“点”上,而是想到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后能给我什么;但自贸试验区要求的是,联动后你想要什么……那段时间,双方在“能给”与“想要”之间反复切磋。
为推动方案扎实落地,创新发展局同两个功能区的牵头单位多次深入区内对企业进行摸底,尤其是龙头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结合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分析可以给予怎样的赋能,并将其完善至方案中。
不断的“碰撞”终将产生“火花”。5月25日,天津市自贸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
责任
8月1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和天津自贸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正式揭牌。在得到政策赋能的同时,也意味着责任义务更重了。
《方案》中明确了两个联动创新区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范围,并对完善保障机制提出要求,高新区管委会和生态城管委会以新设、内部调整等方式设立自贸工作机构,由专职团队负责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创新和产业发展工作。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挂牌后,既扩功能也扩主体。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享受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企业方面的压力。”周敏华介绍说,“目前,现有工作人员还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组建专职团队后,将重点围绕政策创新和企业服务开展工作。”
根据《方案》,两个联动创新区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将面临更多“如何与自贸结合”的问题,届时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和创新发展局也将派出专业力量对相关工作进行经常性指导,做好对接联动创新区的管理和服务。
同时,依托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工作例会制度,两个联动创新区将定期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创新发展局及三个片区共同参会,以交流互动的形式,沟通需求,统筹工作,推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