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群众杂志》刊发了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的署名文章《全力打造更具优势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许昆林(资料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开放、坚持互利共赢。苏州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开放是苏州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巩固最强比较优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国内循环重要支点城市、双循环关键枢纽城市,为全省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苏州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位居前列,综合实力强,工业门类全,人文底蕴深,创新氛围浓。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中类、491个小类,工业企业超16万家,今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万亿元、增长26.5%,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772家、居全国第五,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截至7月底,境内外上市企业202家,新增境内A股上市企业21家、居全国第三,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3家、居全国第一,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开发全国领先。苏州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最大历史机遇,积极打造上海科创中心协同创新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全力当好长三角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深度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对接“大交通”功能,加快建设沪苏湖、通苏嘉甬、嘉闵太等高铁干线、城际铁路,推动苏州北站扩容提升,与虹桥协同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对接“大会展”功能,建设虹桥—相城苏沪合作商务会展区,提升进博会区域协同服务保障水平;对接“大商务”功能,激发产业协同发展势能,持续强化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配套。
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配置功能。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发挥中国商飞、天兵科技、吉太航空科技等重大项目带动力,全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中心。主动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发挥长三角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作用,积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抓好重点区域协同开放。加速“沪太同港化”进程,完善集装箱业务和口岸监管等合作机制,太仓港力争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高质量办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两周年现场会,推进恒力智能化超级工厂、水乡客厅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更多首创的重大改革事项和应用场景落地。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推动苏通跨江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苏州是全国开放载体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3个一类口岸;苏州自贸片区面积占江苏自贸区一半,推出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拥有15家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位居全省第一。苏州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提升开放能级。
深化中新、中日、中德和海峡两岸等合作载体建设。不断密切中新合作,在服务业对外开放、生物医药、金融合作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高水平打造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大力推进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等一批示范项目。倾力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放大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中德生命科学园等功能,建好德国风情街等国际化街区。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扩至昆山全市为契机,加快建设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加速打造中日韩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发挥苏州自贸片区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借鉴浦东新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雄安新区等制度创新最新做法,推进改革集成创新,支持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在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密切合作,创出更多有特色、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推进开发区开放创新发展。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一区多园”整合提升,加快独墅湖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苏相合作区、中新姑苏创新园,以及苏宿工业园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