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设立运行。一年来,上述第六批自贸区交出了怎样的发展答卷?
日前,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在专题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北京、湖南、安徽3个自贸试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总体方案确定的42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363项,总体实施率超85%。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蔡宏波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我国自贸区总数已有21个,全国布局已基本形成。目前,21个自贸区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在经历了1.0和2.0阶段后,正加速奔向3.0阶段。
“在1.0阶段,主要是上海自贸区进行新政策试点;进入2.0阶段后,各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探索;目前,随着范围扩大,面临如何对接自贸区建设高标准、如何开启制度性开放新局面等考验。”刘向东说。
北京自贸区:
千分之七的面积
贡献全市近三成外企增量
先将目光聚焦到北京自贸试验区。
自贸区办得如何,企业落户是最好的“投票器”。“一年来,北京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4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8亿美元,以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三成的外资企业增量。”北京市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介绍。
以数字经济为例,记者注意到,北京自贸区推进数字经济多维度开放,对标国际打造标杆。
一方面,北京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发布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并推出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协同、供应链金融、碳交易等一批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北京加快与国际接轨,成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立数据交易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数据跨境交易枢纽。
同时,北京加快“金科新区”核心区建设,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领域渐次扩大,设立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适度超前构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的政策体系。
未来如何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刘梅英介绍,北京将立足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与数字贸易港建设统筹联动,进一步用好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化海淀、朝阳、大兴等数字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培育产业集群、加大国际合作、探索规则对标,力争在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化方面形成示范。
事实上,关于数字经济,其他自贸区也有布局,如浙江自贸区将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作为建设目标之一。
刘向东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针对不同场景,数字贸易发展规则需要细化。北京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各有侧重,北京数字贸易侧重国际市场,而浙江自贸区则偏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如何实现数字贸易发展与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进一步结合,应是北京自贸区在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课题。”刘向东说。
湖南自贸区:
全球每10台混凝土机械
就有8台产自湖南
再将目光聚焦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湖南自贸试验区三大特色战略定位之一。
“湖南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基础实力雄厚,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企业,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就有8台产自湖南。”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湖南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沈裕谋说。
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沈裕谋介绍,组织编制《国际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专项规划》,推进《先进制造业条例》地方立法,建立健全“3+3+2”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机制,实施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双轮驱动,重点建设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三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传统的经典产业和新兴的未来产业。
为培育集群发展主体,湖南自贸试验区选取碳基材料、人工智能、5G应用、动力电池等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一套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招商、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推进集聚发展。
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抢占价值链高端,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动时速600公里以上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铁建重工主轴承和地下工程装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山河智能积极突破进口件“卡脖子”问题,旋挖钻机和挖掘机高性能液压元件实现批量化生产与应用。
此外,湖南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提升产业外向度。加快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和服务体系,推动三一、中联重科、铁建、山河智能等装备制造业产品加快走向全球。四家龙头企业今年出口总额增速均超过50%,山河智能在欧洲高端市场营销增长150%。
在刘向东看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同时,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方面,要面向市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打通产学研整个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