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直接整合境外数据用以支持贸易真实性审核的辅助信息平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今天(14日)上线,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离岸贸易发展道路上继续迈出坚实一步。
早在去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启动仪式上,保税区管理局即提出建设离岸转手买卖信息服务系统的设想,希望通过大数据方式,对企业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环节提供验证,支持商业银行对离岸转手买卖的收付汇结算。经过一年来的持续推进,平台已完成一期系统框架搭建,基本达成预期目标。
据介绍,“离岸通”平台包含“一门户、五系统”,通过引入境外的海关报关数据、国际海运数据和港口装卸数据,辅助银行对企业的离岸贸易行为进行真实性判断。目前,“离岸通”平台已获取境外17个国家的海关报关数据,并对接覆盖约60%国际海运业务的船公司和港口装卸信息。通过对全球数据的整合,这一平台不仅能够支持浦东新区内企业离岸贸易的真实性判断,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扩展服务范围至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离岸贸易是货物运输在海外、资金结算在国内的特殊贸易模式,促进贸易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向总部型企业集聚,对总部所在地的贸易、金融、配套服务等方面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离岸业务的规模也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在7月1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企业、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加大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力度。”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同样要求释放新型贸易方式潜力,支持银行探索离岸转手买卖的真实性管理创新,提升贸易结算便利化水平。而“离岸通”平台的上线运作,是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加速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的有力抓手,也是增强区域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重要举措。
两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的支持下,离岸业务已经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的增长点。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内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规模已占全市90%以上。自贸试验区还推出了针对离岸业务的专项财政扶持政策,显著降低企业开展离岸业务的税收负担,助力区内离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完善离岸转手买卖信息服务系统功能,不断增加数据接入的海关和口岸数量,拓展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模式的物流信息来源,提升企业业务结算便利度,同时继续多渠道加大力度支持离岸贸易发展,优化商品资源及金融资源配置,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使自贸试验区真正成为“买卖全球、调度全球”的国际资源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