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
当时,外界这样评论:这里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时过境迁,作为推进改革的“掘进机”,扩大开放的“破冰船”,上海自贸区是否砍掉了束缚发展的“荆棘”,实现理念和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跑出了改革开放的“加速度”?
—— 他们,在这里实现梦想
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是上海自贸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自贸区制度创新先发区域和核心区域。
2013年9月2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牌匾被摘下。葛俊俊 摄
时钟拨回八年前,上海自贸区挂牌前一天。来上海工作不久的张施茜特地打车赶到浦东,将外高桥区域里里外外都逛了个遍。她看到了上海自贸区的标志性“海鸥门”已然矗立,忙碌的工作人员准备着第二天挂牌仪式的彩排,还目睹了“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牌匾被摘下……看似平静如常的一天,却孕育着一场“润物无声”的变革。
次日,东海之滨啼声初试,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当时正在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听到上海自贸区揭牌的消息,内心十分震撼。他深信,这一战略必将开创整个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先例。
2017年,因浦东群团改革,浦东团区委的杨阳入职新工作——上海自贸区保税区投资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好企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负面清单、证照分离、海关特殊监管、自由贸易账户……一系列新名词如潮水般,向着自贸区“小白”迎面扑来。
陌生的词语,本能的恐慌,杨阳偷偷上网搜索,生怕工作的时候出洋相。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她的同事、前辈们在上海自贸区1.0版本的时候一样,遇到新名词、新业态、新模式,也是从不了解到了解,到耳熟能详,再到立足实际大胆创新,都是边学边干。
如今,作为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杨阳已成为真正的自贸区人。她不仅感受了上海自贸区人“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见证了自贸区1.0版、2.0版、3.0版、临港新片区等四个总体方案的一路“升级”,更深刻体会到作为排头兵的上海自贸区与全球对话的底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