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象生辉。时序流淌中,新一年的奋斗乐章已奏响。
回望过去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双重考验,天津自贸试验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顶层制度设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2021年,自贸试验区
新登记市场主体12792户,
同比增长18.09%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56家,
同比增长22.49 %
备案境外投资机构30个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44亿美元
实现税收收入(全口径)
565.34亿元
增长20.14%
夯基垒台
贡献“天津经验”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在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502项制度创新措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的18.6%,有效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的引领作用。
2021年,躬逢“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时刻,天津自贸试验区于鉴往知来、求新求变中审视发展成绩,涵养发展动力。通过对过去五年477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制度创新底数,形成了差异化改革、特色化探索的“天津经验”,这些经验为自贸试验区明确下一步制度创新的用力方向提供了基础保障。
立足新发展阶段,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做出有益尝试。2021年,在全国率先挂牌建设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成功设立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部分区域作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积极推动滨海新区实现“全域自贸”。
得益于自贸政策溢出效应的持续显现,合源生物获得天津市第一张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高新区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挂牌成立,中新生态城获批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联动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时期,是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深化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改革和继续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的战略机遇期。天津自贸试验区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制度设计和顶层谋划,高水平编制完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贸联动
服务国家战略
作为当前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重大的深刻变革。目前,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三地已实现全覆盖,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跨区域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2021年,在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上,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布13项京津冀自贸协同创新成果,成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为实现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均衡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验做法和智力支持,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天津自贸试验区兼顾制度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联动“承载地”,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随着华电集团、中国联通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目前已累计承接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超4000个,注册资本近6000亿元。
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加速构建联动发展新格局,建立政务服务京津自贸区通办联动机制,以政务服务改革促进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已推出3批153项“同事同标”事项。京津两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采取“互派人员,互设窗口”方式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出696个事项办理服务。
2021年7月,滨海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办与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签订《津冀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推行“就近交件、形式审查、材料流转、属地办理、异地送达”服务模式,首批各自30项商事登记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已建成的“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有119个事项上线办理,惠企便民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积极作为
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2021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夯实产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融资租赁稳居全国龙头地位。2021年首次年度船舶租赁突破100艘,同比增长181%。截至2021年底,自贸试验区内各类租赁企业4009家,注册资本6776.47亿元。其中,东疆片区船舶租赁、海工租赁、离岸租赁、飞机资产交易业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商业保理增资势头强劲。2021年落地国内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截至2021年底,自贸试验区内共有各类保理企业531家,商业保理资产规模达2840亿元。其中,东疆片区和中心商务片区新设保理企业数量占全市近95%;中心商务片区成为国内首个承接商业保理省级权限区域。
汽车平行进口实现创新突破。2021年落地国六环保信息公开政策,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及服务模式创新。天津口岸全年进口平行车辆数超2.5万辆,进口额225亿元,全国占比达60%以上。截至目前,东疆片区4家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累计出口近650台,出口货值超800万美元,出口业务总量全市占比超七成。
保税维修加速发展。2021年,成立保税维修企业联盟助力行业发展。全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158.91亿元,同比增长73.79%,实现维修产值超21.8亿元,维修收入超2.2亿元。
跨境电商提速增效。探索跨境电商赋能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推广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打造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基地。2021年,滨海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单量2848万单,交易额约48.68亿元,占全市九成以上。
生物医药取得重要阶段性发展成果。2021年,机场片区已批准天津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共7个批次、2个品规药品,进口货值超1000万,大幅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同时吸引了罗氏制药等知名企业落户。东疆片区完成全国首单进口中药材分拣试单,为打造全国综保区内首个“进口中药材分拣基地”开展积极探索。
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进。FT功能实现更大突破,2021年当年开设全功能资金池11个,归集资金超66亿元。自贸试验区设立至2021年底,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本外币账户11.5万个,办理跨境收支2937.8亿美元,占全市的23.9%,办理结售汇1302.2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5788.9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40%,有力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穿石之劲,贵在以恒。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次次“刀刃向内”的改革转向,一项项创新举措的见行见效,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扎实落地……
持续发力
打造世界一流自贸区
今年,是“十四五”全面推进之年,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之年。
3月1日召开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第十八次主任办公会就2022年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围绕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突出首创性、实效性、协同性;着力争扩区、争支持、争项目;推进产业升级、贸易升级、综合保税区升级等做出指示,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各项工作。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以市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紧盯区域发展“路线图”,围绕“着力建设国内国际经济双向循环的重要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京津冀现代产业集聚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打造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的定位和目标,在深入推进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自由便利与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方面持续发力。
同时,将加强压力承载测试,持续探索开展RCEP、CAI、CPTPP等国际规则对接实践,研究CPTPP,跟踪CAI进展,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