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港)建设不能与开发区相提并论,把它简单地当成地方经济的增长极,而是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点。具有这般境界者,必然能够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遗憾的是,拥有如此认识的地方政府和自贸区(港)可谓凤毛 角。事实上,自贸区(港)建设作为全中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载体,就应当把它作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平台和一次机遇。
它的最大价值是外溢效益。衡量自贸区(港)建设是否成功,就是看它的外溢效果如何,亦即看它能不能带动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看它能不能带来物流、带来资金流,以及带来关联的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实现做大做强二、三产的目标。
很显然,一旦地方政府把自贸区(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当成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点来对待,就必然要出台一系列保证其“外溢效应”发挥的政策措施。诸如扶持和促进自贸区(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与之关联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大园区基础投资和产业投资规模,实施倾斜的财政扶持政策,对贡献大的项目给予特别奖励政策等。
显然,随之这些政策的贯彻,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利好和众多宏观方面的发展商机:
(一)目标定位蕴含的发展商机。
大凡一个区域的发展目标定位,显然是明确方向的灯塔,打响战斗的号角,号召四方的英雄帖。因而,那种符合客观实际的、表达了市场心声的、优化了各类资源的、迸发了区域潜能的发展目标定位,无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趋动力。
难怪人们津津乐道这样一句话: “境界决定高度,视野决定宽度,格局决定结局”。不言而喻,无论什么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不例外,其发展目标定位如何,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
毫无疑问,当企业对特定的自贸区(港)的发展目标了然于胸,并跟随着其既定目标方向前行,必然会从先入为主的优势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商机,从而使自身大大受益。
(二)口岸升级蕴含的发展商机。
口岸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国际贸易、国际交往和国际旅游业都必须通过口岸来实现。通常设在港口、车站、机场、通道等处。
一般意义上的口岸,只具有基础设施和查验、监管机构,为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合法出入境、关提供服务,因而,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主体因素催生的口岸经济相发展有限。
然而,一旦口岸配套自贸区(港)为代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后,就使口岸从根本上发生了从通道变为基地的大格局改变。由此为企业带来了四大方面的发展商机:
一是口岸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商机。
二是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建设方面的商机。
三是开发利用资源方面的商机。内蒙古庆华集团成功地开发了蒙古国南戈壁省的那林苏海特煤田,在“十五”期间已进口原煤3百多万吨,已成为我区与蒙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
与室韦口岸对应的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矿有望开采,鲁能集团买下了该矿的开采权,正在做开采前的准备工作。额布都格口岸对面的蒙古国东方省境内已探明了储量为15亿吨的油田,大庆石油公司以4000万美元从英国索克公司购得该油田的开采权。新巴尔虎右旗新鑫和祥隆矿业有限公司在蒙古国东方省开发的铅锌矿进展顺利。
四是发展专业商品市场方面的商机。如湖南翔越集团就拟规划在凭祥综合保税区内建立中国机电产品展示销售市场……
(三)临空经济蕴含的发展商机。
全国部分自贸区(港)都已在机场建立空港分区以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划面积一般约3至5平方公里左右。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在机场周边1公里的范围内,布局直接服务于机场空港相关方面的产业;在机场周边2-5公里的范围内,主要是布局空港商业和商务活动区,发展机场服务性产业和会展中心。;
(四)配套腹地蕴含的发展商机
与之相配套的临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通常为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左右。
通常在机场周边5--10公里的范围内,主要是布局发展与机场空港关联性强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出品加工制造业和跨国公司的总部经济等;
在机场周边10公里的范围以外,随之临空经济的辐射和影响力的递减,产业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