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多场与海南相关的分论坛上,来自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政、商、学届专家学者共议区域发展合作,建言海南自贸港制度建设。
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启航,将给亚洲地区内带来更大的制度性开放红利。同时,RCEP也将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相互叠加。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制度建设的前沿,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走向更高水平开放道路,在对外开放上先行先试。
区贸协定释放开放新红利
在全球区域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的背景下,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RCEP的生效,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正式启航,将给亚洲地区内带来更大的制度性开放红利。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指出,RCEP、CPTPP等贸易协定带来的贸易便利化可以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和外商投资。其中,RCEP包括较高比例的电子商贸,这将促进区域内工业领域的发展,让更多行业能够参与到经济当中。RCEP带来的数字化经济发展将成为亚洲未来发展的切入点。此外,RCEP来也将为区域间贸易竞争带来更多积极因素。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指出,RCEP推出的规则对地区商业和投资都非常有益。对于大量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RCEP只采用一套原产地的规则,降低了进入门槛,有助于中小企业早期参与到地区一体化和地区的投资贸易中。他还称,香港绝对是RCEP的强大支持者,作为地区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香港可以发挥协调和整合的作用,让经济更加一体化。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不仅仅是海南的事,也是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的事。他建议海南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和改革等4个方面建设好海南自由贸易港。
他表示,海南是国家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要保护它的环境,要了解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产业重点在哪里,产业重点跟人才结构有关,一定要创造条件让资本、人才、技术进来,就能找到产业重点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建议海南自贸港应实行更多管理创新举措。他表示,在海关的措施上,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朝着便捷、高效、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海南还可以有更多创新的举措,利用新技术的手段去提升它的管理效率。
桑百川表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可以更大胆一点,所以海南要尽快地放开,制度创新的空间还非常大,海南在自贸港的建设上,可以创造出一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进一步探索制度型开放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而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举措则基本代表了我国开放最前沿。在与会专家看来,当前历史节点上,RCEP的生效将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机遇相互叠加,接下来,应进一步推动海南自贸港走向更高水平开放道路,在对外开放上先行先试。
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看来,当前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将为东盟带来发展商机。一是可促进双方货物贸易的发展。关税的下降将有机会进一步扩大海南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二是服务贸易将为东盟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会。以旅游业为例,中国目前已经是东盟最大的游客来源地,中国-东盟旅游双边往来的繁荣也将促进教育与劳务等领域的合作。三是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向投资合作。
在与会专家看来,未来海南还可以在经贸制度上大胆尝试。冯国经就认为,贸易合作的参与单位如不是国家而是经济体将会更加灵活。他建议,可以考虑海南首先采用CPTPP的高标准,甚至参加CPTPP,而非全国参与,这样既能够融合协调两种不同的力量,也是一块对未来区域发展制度建设的试金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也认为,在推动经济内循环的同事,也需要重视在外循环方面的探索尝试。海南应先行先试,积极推动与CPTPP规则的对接。若中国的RCEP能在未来与CPTPP规则对接起来,以中国的庞大经济体量将释放巨大利好。
“海南在研究对标CPTPP的一些规则。”沈丹阳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既是推进区域合作的新姿态,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压力测试。通过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虽然会为国内产业带来一定压力,但也会为中国和海南带来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区域发展。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王胜表示,下一步,海南应该重点研究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探索制度型开放,例如未来和东盟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构建数字经济合作关系等,这些都是海南扩大对外开放很重要的方面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