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历经六轮扩容,现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的67个自贸区片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各自贸试验区已形成约170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本省区市内复制推广。从全国层面看,目前已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 万锴: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我国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后带动了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
同时,这些制度创新还带动了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 万锴:自贸试验区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复制后大幅提高了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举措向全国推广,推动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渠道更宽、成本更低,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压减,条目已经由最初的190项减少到现在的27项,压缩比例超过85%。在自贸试验区内实现了制造业条目清零。
“试验田”渐成“高产田”
自贸试验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8年多来,在这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的带动下,自贸片区内外资外贸快速增长,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自贸区这片“试验田”逐渐成为“高产田”。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568.9亿元,同比增长43.5%,增速较全国高出17.9个百分点,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约15%的外商投资。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 万锴:高技术产业带动显著。一季度,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3亿元,同比增长61.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77%。
自贸片区内外资、外贸快速增长的同时,一系列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打造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河南郑州片区初步形成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庆西永片区形成年产电脑、打印机、可穿戴设备1亿台件以上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内,这里不到1秒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线,一季度片区内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了湖北省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 罗霄凌:自贸区释放的改革红利,吸引了一大批产业集聚发展,(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100家,总数达到4200家。
做好疫情防控 助力企业稳生产
当下,虽然受到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自贸区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稳字当头。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行政审批人员,正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为一家日本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当前,由于疫情期间出国不便,给企业跨国经营造成了困难。烟台片区首创“跨国办”模式,让外国投资企业不出国门就能办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