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落地,深化对外合作迎来新机遇。记者从威海市商务局获悉,全省首批确定17个联动创新区,其中威海高新区、经开区、南海新区3个开发区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山东自贸试验区仅有济南、青岛、烟台三大片区。根据今年印发的《实施方案》,我省首批选择医养健康、国际贸易、海洋经济作为联动产业,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打造联动创新区。其中,海洋经济产业将以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以下简称烟台片区)为重点,联动威海经开区开展海洋船舶修造合作;联动威海高新区、经开区开展海洋渔业合作;联动威海南海新区开展蓝碳经济合作。
把握住这份政策红利,关键要真正找到产业联动的结合点。《实施方案》出台不久,威海迅速与烟台片区对接合作内容,梳理出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威海海洋生态经济(蓝碳产业)示范园区等产业园区,确定了制度创新成果共创共享、产贸合作互补互通等合作领域,正抓紧研究具体推进措施。
眼下,威海联动创新区建设开局良好。3个开发区与烟台片区共同签署联动创新合作协议,确定了“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威海基地)”“海洋科研成果技术转移转化”、高新区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烟台路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工装备项目等一批具体联动项目。以前者为例,双方将依托烟威地区藻类贝类和海草床等蓝碳资源丰富、国家级海洋牧场集聚、海域岸线占全省三分之二的优势,合力开展海洋碳储量调查评估及其方法学等研究,以期实现《实施方案》提出的“打造蓝碳经济全国样板”。
“自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威海一直持续进行政策研究,总结梳理出了一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将结合威海实际陆续复制推广。”威海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化与烟台片区合作基础上,威海还将加强对先进地市学习借鉴,持续挖掘其他开发区与山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争取享受到更多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