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五周年,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奠基之年,在这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西咸新区总结成果展望未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改革试点工作落地落实,争取形成更多深层次改革创新成果,为全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咸经验。
随着《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印发和陕西省商务厅“四个自贸”特色发展的提出,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体系、推进多领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战略性规划进一步清晰。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该如何推进《规划》落实,让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又该如何为“四个自贸”发展注入西咸力量?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服务贸易中心主任冯宗宪,“一带一路”国际资本交易中心科研组长、“十四五”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规划总设计师单英骥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冯宗宪:发展“四个自贸”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西咸力量
“最近陕西省商务提出了“四个自贸”的特色发展,分别是丝路自贸、科技自贸、农业自贸和会展自贸,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抓手。”冯宗宪结合西咸新区定位对自贸试验区特色发展进行了阐述。
首先是丝路自贸,“一带一路”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定位,是统领自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科技自贸,就把科技创新和自贸的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科技是发展的先导,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促进力量,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和自然的结合给自贸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力量;会展自贸,陕西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经济建设当中也有很好的发展,包括周边的咸阳、渭南、宝鸡、铜川,陕北的榆林、延安,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很好的发展会展的资源,而且会展的本身属于服务业,服务业可以连通三大产业,从农业、工业制造业一直到服务业,可以把各种会议,包括学校、科技部门、文化部门各种会议都可以组织起来,形成不同人的集聚。大家在这里的交流,形成新的一种经济协同,来推进对外开放和共同发展。
“总体来看,‘丝路自贸’是战略引领,通过‘科技自贸’创新引导结合利用两个重要的抓手,‘会展自贸’可以把整个一二三产业带动起来,”冯宗宪说。
冯宗宪还表示,我国对外开放当前正在进入双循环的新格局,从国家对陕西、对西安的定位来看,是重要的国际空中枢纽,也是重要的国际、国内交通运输枢纽。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应该发挥好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形成更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西咸力量形成陕西在自贸试验区发展中的重要特色。
单英骥:推进《规划》落实 让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作为“十四五”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规划总设计师,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改革及产业发展目标。单英骥表示,《规划》以促进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体系、推进多领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战略性的规划,并设计相应的改革创新项目。
“《规划》提出在未来的五到十五年当中,西咸新区主要着力于制度创新、产业聚集,同时要建立发展的三大范式,尽快的建立起一个发展示范效应,就能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作出所对应的贡献,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区域的标杆。”单英骥说道。“产业分布方面主要有发展临空经济、文旅产业、先进制造业,医疗科技等,这些都是最新最热的新经济、新模式的新增长点,从而推动西咸新区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增长模式的创新。”
在谈到协同创新时,单英骥从全国和全省范围内分别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的发展给出了建议。放眼全国,单英骥认为西咸新区应该把自身的科学技术与全国匹配的产业进行融合,他说,“这样的融合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省份,而是应该精准选择企业,这也是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聚集,跨区域实现科学技术来赋能既有产业。”
纵观省内,单英骥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西安的高校资源,再结合每个地市的主导产业进行协同创新。单英骥介绍说,“目前全省的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六个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创新区,这是最主要的协同创新抓手;二是通过飞地经济模式来合作,比如陕北的能源化工、关中的机械加工、陕南的生态经济,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划分不同的合作模式,地方需要什么自贸试验区就提供什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最后,单英骥还提到了当代经济增长的新模型——资源、科技和市场,他认为过去“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缺乏增长动力的时候,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照既有路线去扩大生产。“因为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的板块比较大,在临空产业、医药科技、先进制造业、文旅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西咸新区就要把产业资源的聚集区变成强区,满足增长的新需求、新想法和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