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珠江口西侧,横琴岛宛如一把古琴横卧于南海碧波之上,长约76公里的海岸线蜿蜒伸展,勾勒出琴架的轮廓,优美流畅。海风轻抚,山舞清韵,生态音符跃动在随处可见的滨海绿地上,一幅天蓝、草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横琴通过建设高质量美丽海湾,促进水域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打造了全新滨海景观带、花海长廊、芒洲湿地公园、天沐河等水生态“新名片”,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岛”图景化为现实。
和谐共生 生态岛现雏形
夏季的花海长廊林木茂密,花影摇曳,临马骝洲的绿道如缎带镶嵌其中,游客沿着绿道骑行散步,感觉心旷神怡。
早在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横琴要建设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优良、宜居宜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岛”。以《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纲领,横琴编制了包含9大专项规划的《生态岛建设总体规划》,开展了国家绿色生态试点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围绕“顶层设计、陆海统筹、内外兼修”高水平引领生态建设,构建“一环、双核、多湾”的美丽海湾格局基底。
“一环”为围绕横琴岛周边水域的生态屏障环,“双核”为芒洲和二井湾湿地公园,“多湾”为二井湾、深井湾、长拦湾、大东湾、横琴湾等,充分衔接澳门的“竹湾-黑沙海湾”,为琴澳一体化发展提供可持续及具有韧性的空间支撑。
2019年,广东省委擘画万里碧道蓝图,横琴天沐河及芒洲湿地段被纳入省级大湾区碧道试点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目前,横琴已打造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自方案发布以来,粤澳双方携手推进横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全新的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不断吸引更多澳门居民到横琴就业、创业、生活居住,共享横琴“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城市新空间。
水陆联动 河道长治久清
横琴岛内大小横琴山一南一北相对而望,天沐河从中流淌而过,形成“伴山临海、两山一河、山水相融”的布局结构,构成了水泽密布、河脉纵横、海湾争俏等多样水体景观。
打造水清岸绿的城市滨海景观带,防污治污首当其冲。
2018年始,横琴以“环保督查+河长制+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水域水质整治,创新方法、精准施策。全面排查整治近海水域乱象、入河入海排污口;建立起常态化“清漂”机制、落实河道清淤疏浚;推动旧村居雨污分流改造、排水设施清淤和病害治理工程建设,彻底摸清污水从哪来、到哪去、怎么排的问题。
“眼过之处皆是风景!”“偶见飞鸟掠过,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横琴“颜值”提升获居民点赞。
为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效,实现长治久清,横琴建立全域水污染风险点巡查防控机制,对全岛重要排水户进行全面入户管理,“近岸海域及天沐河全线共有119个雨水排口,我们对其进行全覆盖登机编号,并纳入常态化监测管理。”大横琴城市公司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水务管养中心项目副经理任伟楠介绍说。
近三年来,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横琴划定20.06平方公里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展试点项目94个,涌现出二井湾湿地公园、横琴海绵城市系列公园、天沐河生态碧道等一批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水体不黑臭”已显成效。
目前,横琴水域水质大幅提升,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消除比例由2019年的50%提升至2021年的90%,形成“开门见绿、推窗是景、举足亲水”的城市观景效果。
玉带串珠 打造最美岸线
芦苇荒滩蝶变生态绿洲,沿马骝洲水道望去,澳门新葡京大厦和澳门观光塔就在眼前……漫步于生态修复后的堤岸景观带,可见清水畅流、湿地润泽、滩涂如画,如玉带串珠,山水相映成趣。截至目前,横琴已建成海堤岸线33.15公里,其中,澳门特区政府投资建设的澳门大学段海堤1.72公里;海堤生态化约12.66公里,打造沿线全新景观带,与花海长廊的岸边防护林形成整体景观;生态修复滨海湿地面积1.19平方公里,打造琴澳最宝贵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而作为横琴景观中轴线的天沐河,也是一条重要城市滨水景观带。天沐河西接磨刀门水道,东接十字门水道,全长约7.2公里,是横琴重要的生态、景观轴线,也是大小横琴山之间最重要的泄洪通道。
以建设天沐河防洪景观工程为契机,这条承担着排污、泄洪功能的“大动脉”成为了海绵城市水安全的“主骨架”。2014年以来,天沐河河道岸线采用自然驳岸、生态小岛等形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设置雨水花园109处,建设生态沟12.717公里,实施13.4公里生态堤改造,构建出一条联通山水、贯穿全岛、环境优美、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廊道系统。
经修复后的滨海湿地,以营造鸟类生境为核心目标,为更多生态物种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目前,横琴岛已探明鸟类100余种、鱼类200余种。在芒洲和二井湾湿地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偶尔能看见白鹭在水边觅食、褐翅鸦鹃在芦苇荡上歌唱、绿头鸭在水中嬉戏……
当下,横琴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统筹推进海岸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滨海碧道建设、山林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高品质亲海平台等项目。“2022年,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在生态建设上预计投入超过5亿元,用于支持开展山林湿地修复、水污染防治、海洋保护、滨海城市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生态环境处代理处长罗华兵表示。
亲海享海 生态旅游渐热
伴随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功能有效改善、生态价值逐步彰显,合作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篇章正在奏响。
天沐河上,赛艇在碧水中滑行尽显矫健身姿,连续举办了三年的横琴天沐河名校赛艇赛向外界证明着天沐河河道及水质条件已跻身国际赛艇优质赛道行列,比赛先后吸引包括耶鲁大学、澳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及赛艇俱乐部前来参赛和交流。此外,骑行、徒步、越野和马拉松等环保活动的一一落地,更是不断提升群众临海、亲海、享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环境宜人、生物多样的生态海岸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两年,横琴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显示,新发现野生鸟类记录31种、爬行类记录2种、哺乳类记录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白腹海雕、中华白海豚,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欧亚水獭、虎纹蛙、蟒蛇及一百多种野生鸟类均在横琴的美丽海湾留下身影。
波光潋滟的长隆横琴湾,一步一景的花海长廊……多条生态优美、景观丰富、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带让海湾之美触手可及,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游玩打卡,成为琴澳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五一假期,合作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2.5万人次,从澳门经横琴口岸进入合作区的客流达7.9万人次,其中,花海长廊、小横琴山脚下的森林主题驿站成为微信朋友圈的“刷屏爆款”,生态游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接下来,合作区将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下,努力探索出一条横琴独特的生态建设之路,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横琴方案。”罗华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