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且说专业选择“困难症”

   2022-07-07 中国经济导报154800
核心提示: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在18岁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往哪里走。高考择校择专业很大意义上就是择业择前途,往往看着当前什么职业需求大、薪酬高,或者当下自己喜欢什么,就往那个方向跑。然而,选专业不能只看上大

        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在18岁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往哪里走。高考择校择专业很大意义上就是择业择前途,往往看着当前什么职业需求大、薪酬高,或者当下自己喜欢什么,就往那个方向跑。然而,选专业不能只看上大学前的情势,或者只预估4年后毕业时的就业形势,而要站在更漫长的职业生涯角度,回望当初的选择,才能看出明智与否。命运的礼物都暗中标注好了价格,有些“坑”要等到多年后才能被当事人发现。


        笔者有位好友,高中学理科,阴差阳错选择了新闻专业,上了大学后发现志不在此,毕业后进入房地产行业,后来又辞职创办文化公司,多年努力未见曙光,开始感叹自己没有连贯的职业生涯,难以回头。但房地产业经历帮助她早期投资房产,基本实现财务自由,纵然经历跳脱,却难说不是好事。


        笔者亦有一位近亲,当年高考失利,选择了北京一所民办大专学校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经历了艰难的求职过程,利用工作间隙的宝贵时间,考上北京某高校专升本会计专业,历经数年勤奋学习,得到了本科文凭和会计师证书,先后在京沪小型民营科技公司做行政兼会计,积累了丰富经验,一路跳槽,月薪涨至万余元,穷尽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唯一微弱优势,打了一场翻身仗。


        笔者所知的,还有更加励志的榜样:同样是高考失利,同样是有数学优势,报志愿遵循“先专业后学校”原则,选择了一家口碑好的地方审计学院,拿到国际证书,考公务员进入某省金融市场监管部门,成为团队中坚力量。


        兴趣匹配专业,专业又匹配职业,最终通向成功之路的大有人在。例如,有的人从小理科强大,热爱科研,生物学博士毕业留校,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有的人学金融,读研,一路考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当公务员。学机械的在一汽当工程师,学英语的在高校当英语教授,学中文的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学计算机的到互联网公司当软件工程师,学新闻的到报社当记者,学临床医学的到医院当医生,一路顺风。


        但高考选择专业与日后就业方向风马牛不相及的也挺多,失败的有,成功的也有。有人学了财经,却选择智慧城市这样的偏理工科行业,从小公司低薪干起,在工作中学习计算机网络等最新行业知识,不断跳槽升级,用20年时间成为业界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即使同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因为就业时选择了不同的风口,收入差距也会很大。比如,有位同学因为跟着领导出来创业,几年后公司被收购,他个人分得数百万元,远超同龄人收入水平。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有时候,即使专业没有匹配未来从事的行业,可能也不太会成为职业生涯的阻碍因素。例如,有人是国内顶尖理工科大学物理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觉得知识追求已到顶点,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而非科研,去生产快消品的跨国企业做市场营销,在晋升至管理岗位后又辞职,选择在互联网领域持续创业,十余年后创业成功。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与大学所学专业基本没有关系,但并不妨碍他在这些领域如鱼得水。他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从探索艰深的物理知识到市场大潮里创业,算是一种“降维打击”,能迅速融入新领域并达到精通,对于风口行业的选择有更多的主动权。


        大学所在城市要不要选?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区别有多重要?笔者认识一位来自农村的校友,高中学文科,大学却选择了在上海读工科,毕业数年后把出口数控机床的企业开在上海,选择一个大城市上大学对他的学习和事业确实很重要。笔者另一位校友,在北京本科毕业后,没有顺理成章地留京,却坚持回到浙江,在一家民营企业从事外贸营销工作,数年工作经验积累后,如今成为深圳某知名高科技民企的副总经理。在他的视野里,选择哪座城市是看市场机会,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选择哪个行业也同样是看市场前景,有了经营企业的能力后,对别人来说犹如登天的跨行业对他而言却是易如反掌。


        在这些“易如反掌”的背后,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很重要。无论多么冷门的专业,从绝对值上讲,都是有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前景的,就看你是否真正有志于此,为此努力精进,并且有一定天赋,成为这个方向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如果你是,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舞台等着你去施展抱负。


        笔者认识一位研究人脸识别的女性学者,从一般院校的一般专业起步,后来明确研究方向,读硕、博来到更好的学校,师从业内“大牛”,逐渐展示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科研才华,目前成为国内这个方向的一流学者。在她的书包里,永远都会放着一本论文,有空就钻研技术,从不浪费时间。这个专业方向在她高考填报志愿时还不存在,但是当她在科研的道路上无暇他顾努力奋进的时候,机遇就在前面向她招手了。笔者还有一位亲戚,高考时报了一所不出名高校的地理专业,在别人对地理专业避之不及的时候,他却本硕博连读,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还有人说历史和文博专业冷门,找不到工作,可能对平庸的学生如此,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大量优秀的文史哲学者写出了一本本高质量的专业书籍或通俗读物,有相当大的读者市场。


        但凡正规高校开设的较为稳定的专业,都有其合理性,但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如何找到与自己匹配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志向需要多年培育,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只埋头在学校学习,还要开眼看世界,拥抱现实,真正去发现自己的热情和特长所在,链接匹配大学专业,未来的事业才会在接连不断的发力中“一路生花”。


        为什么部分考上“清北”的学生反而有“空心症”,正是因为基础教育阶段只顾着书本学习,成了“做题家”中的尖子,虽然考分高,却并不是某个现实行业的“种子选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一定要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在同专业的同学中失去优势,这时才开始苦苦探索人生方向。但有的人能找到,有的人迟迟找不到,错过了真正应该发挥潜力的阶段。


        参加高考时的考生仿佛手握“屠龙刀”,有人戏称大部分人这时已达到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语数外史政物化“全面发展”,似乎做什么都可以,但上大学、就业后,这些知识大部分都会被遗忘,最终用得上的很少。除了能理论创新的大学者,绝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读完大学之后都要去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有时偏科但专项厉害的人反而比全面发展但没有特长的人更有发展后劲,这也是部分高考赢家后期失落、有些高考一般的人能“逆袭”的原因之一。


        不虚度一生,人就要靠精神来支撑,兴趣与热爱才是最好的驱动力,虽然最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只有少数。最近媒体报道,有北大经管类专业毕业的优秀女生,因为热爱表演艺术,放弃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寻求在影视行业发展,在初期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工资低,居无定所,难以争取到好的机会,只能演一些不起眼的配角。但由于热爱艺术,她们肯吃苦,能拼搏。有人说,她们不应该放弃自己的长项,在拼颜值的娱乐圈沉浮。但和真正的志趣相比,保守从事某一行业的常规收益,永远难以与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所获得的满足感相提并论。短时间内事业是否成功,也不是对一个人的最终评价标准。


        而且,即使选择了同一个专业,谁更有认真的学习态度、肯吃苦钻研的精神,谁的后期发展才会更顺畅,在这一方面,有时甚至上不上大学都不重要。笔者认识的孩子里有两个都是从事汽车修配行业,一个没有上过大学,以学徒制的方式在汽配销售门店打工数年,自己创业;另一个高考后报考了某大学汽车修理专业,也自己创业。前者经验丰富且经营有方,企业越做越大;后者上学期间并未认真学习,既没有学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又没有经营企业的真本事,最后只得继续打工。


        所以,在高考填报志愿更加多元化、有了更多选择的今天,考生还是应该多结合自身特点,把眼光放得长远,选择稳扎稳打的“通关”路径,这样才能闯出独一份的大天地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27028.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