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对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近期原油期货重挫,天然气、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大宗商品均大幅回落,原因是需求端疲软和投机资金回撤。一个多月来,千亿美元级别的资金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撤离。过往经验表明,只有在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时,石油需求才会出现负增长。不过,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利于各国遏制通胀,特别是发达经济体。
美国:
经济“硬着陆”概率大
近期美债市场剧烈波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今年第三次出现“倒挂”。这表明投资者对美国短期利率预期将上升,但更担心美联储加息将引发美国经济“硬着陆”。
彭博社最新预测显示,在消费者信心触及创纪录低点、利率飙升后,美国明年陷入衰退的概率目前达38%。最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房价指数和投资者信心等宏观指标均出现下滑。在即将到来的二季度财报季,预计将有众多企业下调业绩预期。美国一季度GDP已经萎缩1.6%,若二季度继续萎缩,将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瑞银集团表示,在通胀得到控制、美联储暂停或停止加息的信号出现之前,市场人气不大可能出现持久改善。
面对市场担忧,美联储官员多次表态认为美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美联储快速紧缩的基础是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国5月份失业率为3.6%,是1970年以来第二低的水平。然而,2020年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为1.525亿人,而2022年5月为1.517亿人,非农就业人数比疫情前仍低80万人。从不变价来看,2020年2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453美元,2022年5月为45490美元,几乎没有增长。随着刺激性财政政策逐渐退出,5月份美国个人储蓄存款总额为1万亿美元,甚至低于疫情前水平。
今年5月美国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且尚未见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17日表示:“美联储不知道中性利率是多少,不知道政策到什么程度算紧,会走一步看一步。”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6月20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时指出,为了抑制通胀,需要忍受5年高于5%的失业率。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日前表示,他将支持在7月26日~27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基准利率提高0.75个百分点。
高盛目前已将美国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1.75%、0.75%和1%。近期美股三大股指全线收跌。7月初,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3.5万,升至近6个月以来最高水平。仅今年3~4月份,外国买家已经累计抛售2556亿美元美国国债。今年上半年,全球至少30个美债持有国不同程度抛售美国国债,其中包括日本、以色列、沙特、瑞士等。
欧元区:
经济减速或将无法避免
今年第二季度,欧洲供应链瓶颈问题恶化。受影响最大的原材料包括化学品、电子元器件和塑料制品,对汽车工业、化工业、机械工程业及电气设备业造成较大冲击。展望第三季度,高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欧洲经济减速将无法避免。
6月份,作为欧洲两大“火车头”的德法两国经济增长急速放缓,欧元区PMI指数降至51.9,创16个月新低,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欧洲股市主要股指几乎全线跌超2%。
调查显示,德国6月服务业PMI从上月终值55.0降至52.4,为5个月来低点;制造业PMI从上月终值54.8降至52.0,为23个月来最低点。今年5月,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进口额30年来首次超过出口,德意志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的股价暴跌约12%。
因俄乌冲突,德国天然气供应受到限制,而天然气是德国工业支柱。如今德国能源进口成本大增,对俄制裁严重破坏了国际供应链,德国5月出现贸易逆差不足为奇。
5月份,包括食品、能源和德国制造商使用的零配件价格比一年前激增了30%以上,而德国出口商的产品价格只增长了约15%,今年6月份出口订单已经是连续第4个月下滑。
一季度法国GDP环比收缩0.2%,尽管投资活动增长0.6%,但国内需求将经济增长拉低0.6个百分点。相较5月,6月法国通胀的增长还是主要来自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加速上涨。但法国核能发电占七成,对成功抵御能源价格主导的通胀压力有一定作用。
6月14日,法国央行将法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小幅上调,从之前的0.2%调至0.25%,认为法国经济活动能够抵御国际冲突的冲击。据法国央行调查的8500家公司反馈,5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9%,随着外国游客重返法国,酒店和餐饮业复苏明显。不过,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和建筑业的供应困难仍然严重。
英国:
"滞胀"担忧已成现实
上半年英国经济前景严重恶化。英国5月份通胀率达到9.1%,为40年来的最高点,预计今年年底前将达到11%。有专家认为,英国脱欧是主要原因。英国整体税收负担正上升到二战后以来的最高水平,政府开支也是如此。经合组织预测,英国经济增长明年将陷入停滞,很可能成为G20中除俄罗斯外经济表现最差的经济体。
自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已经进行了5次加息,为25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然而,随着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市场开始对冲英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英镑自2021年底到如今贬值超过15%。通胀、经济衰退风险及能源价格高企,预计将使英国公共债务超过GDP的250%。下一届英国政府无论在减税还是削减政府支出上都不会有太大空间。
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表示,他预计英国经济在2022年第二季度将出现萎缩。今年2~4月份,剔除通胀因素,英国实际固定工资下降2.2%,创2011年底以来最大跌幅,而英国失业率从此前的3.7%上升至3.8%,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同步萎缩,为2021年1月以来首次。
英国的“滞胀”担忧已成现实。根据巴克莱中小企业晴雨表,近3/4的英国中小型公司担心生活成本危机、能源账单膨胀和通胀加剧的长期影响。英国小企业联合会警告,如果不采取行动,英国约500万家小企业可能在几周内破产。
日本:
宽松政策退出不易
受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突遭不幸辞世影响,日经225指数在7月8日盘中直线跳水,但小幅收阳;日元也小幅升值,当日美元兑日元跌幅一度扩大至0.46%,影响投资者对于日本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当前,日本处于尴尬境地:宽松政策无法退出,汇率大幅度下降,经济已进入明显衰退,却选择了逆势宽松,资金外流压力增大。日本国债持续遭受国际资本抛售,股债双杀风险加大,日元成为2022年G10货币中表现最差的货币。6月底,日元对美元中间价跌破137;7月初日元兑美元汇率自2022年以来贬值幅度已超20%。
2012年底,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推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即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以日元贬值促进日本经济走出负增长的“失去的20年”。但即便是在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安倍执政期间日本实际GDP年平均增长率也仅为0.9%。该政策并没有改变日本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比如日本的老龄化难以改变、日本产业发展没有跟上世界先进产业发展趋势,日本政府债务负担却在节节攀升。
截至3月末,日本政府长期债务余额首次突破千万亿日元关口,连续18年增长。包括国债、融资、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为1241.3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8万亿日元,连续第六年创历史新高。第一季度,占日本GDP比例55%的个人消费支出下降0.03%,企业设备投资增长率仅为0.5%,不足以将经济带出负增长状态。
日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掣肘,无法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在“低欲望社会”的日本,向市场抛出再多资金也无法吸收,反而导致日元贬值、形成通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回升仅使资产排名前10%的富裕家庭财富增加,普通家庭资产反而缩水3.5%。
新兴经济体:
资本外流增加调控难度
印度股市成为上半年资金外流的重灾区,合计净流出272.6亿美元。4月份以来,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4.1%。印度作为能源主要进口国,油价飙升拖累经济,并造成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为吸引外资,印度在今年10月31日前,7年期和14年期政府债券将向外资开放。
印度通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6%的中期通胀目标上限。4月份,印度CPI达7.79%,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6月8日,印度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4.9%,这是继5月份加息40个基点后今年第二次加息。印度卢比兑美元汇率史上首度跌破了79卢比大关,卢比成为表现最差的亚洲货币之一。因为印度经济增长建立在巨额美元债务基础上,美元紧缩周期中资金会第一时间撤出印度。印度初创企业纷纷裁员。
印度外汇储备从去年9月份高位大幅下降500多亿美元,截至6月中旬,仅为5870亿美元,只可满足约10个月的进口。而且印度债务规模与外汇储备严重倒挂。因此,现在的印度经济处在25年以来最紧迫的境地。
越南似乎正在成为“翻版印度”。越南外汇储备为1100亿美元,但债务总额达1600亿美元,债务总额达到该国外汇储备的145%。上半年,价值高达约1623万亿越南盾的资金被全球买家抛售。不具备完整产业链使印度和越南市场的脆弱性第一时间暴露出来。
另一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巴西,上半年通胀率累计为5.49%。6月巴西贸易顺差88.13亿美元,同比下降15.4%。巴西经济比较稳定,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1.0%,巴西经济部长盖齐斯有信心“今年经济增速将在2%左右”,他认为巴西注定要成为欧洲的能源安全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国。但巴西5月份CPI同比涨幅为11.73%,明显超出央行目标区间。
当前的金融风险趋势仍将导致巴西市场的不确定性,巴西雷亚尔对美元的下行趋势越来越明显。两年来巴西基准利率从2%增长至13.25%,对经济活动造成严峻压力。但如果巴西央行不继续加息,资本将流向美国,巴西货币可能会立刻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