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饱满的种子,到田间枝头金黄的果实,再到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种植、生产、加工,再到运输,最后流通为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5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让爱菊集团搭上了“幸福快车”,不但进出口产品有了快速通道,班列频次的增加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爱菊哈萨克斯坦园区的“种子”到老陕人“舌尖上的幸福”,这些面粉、大米、食用油是如何通过自贸红利惠及企业及千家万户的?
优质进口农产品搭乘班列
“走上”老陕人的餐桌
“今年上半年,爱菊集团已经进口小麦5800余吨,进口油脂11000余吨。随着陕西自贸这5年来的发展,我们企业享受自贸各项红利的同时,贸易量也在逐年大增。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的东风,现在进口的米面油从哈萨克斯坦出发到西安人的餐桌只需7天。”爱菊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东萌说。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内陆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相关定位下,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陕西老字号粮油企业,爱菊集团依托中欧班列,在北哈州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进口优质小麦、油菜籽等原料;在阿拉山口建设综合保税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承载精深加工和分拨中转的功能;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侧重“集散辐射”,形成了“三位一体”流通大通道。从哈萨克斯坦的种子到老陕的餐桌,尽心竭力打造安全、有效、高品质的进口农产品。
在爱菊集团的“健康生活体验馆”内,刘东萌介绍,馆内千余品类农产品都是对外销售的,顾客都可以进馆采购,其中5公斤装哈萨克斯坦进口面粉最受顾客青睐。
近年来,随着陕西自贸的发展,开放平台开放合作大幅度提升,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质效也逐年跨越式提升,从最初的年开行不足百余列到2021年开行3841列,今年1-6月,长安号开行1791列(中欧方向1449列、中亚方向342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51.9万吨。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的建立,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让企业在这个发展速度最快的陆路口岸寻找到最大的商机。同时,也让老陕人用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了世界的品质。
“进出”道路畅通
陕西自贸“朋友圈”持续扩大
日前,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成为陕西自贸发展畅通对外开放通道,释放开放发展“新动能”的典型案例。
西安国际港务区探索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组织新模式,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做优营商环境、做强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实效之一。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推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探索形成“货站前移”“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等创新举措,开通跨境电商绿色通道,加快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场站作业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通关效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已达到100%;拓展“通丝路”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功能;上线试运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15个方面、19项具体措施,更大力度提升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是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以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布局建设了中哈、中澳、中德、中俄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这也是陕西自贸“朋友圈”逐步扩大的真实写照。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5年来的发展给区域和企业带来了哪些利好的条件?
对此,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与港口管理局局长马理说,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长安号”成为陕西自贸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也为农产品企业进口贸易、进出口往来、落地加工等方面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平台。通道多了,交通也更便捷,将会有更多国内外的农副产品企业通过这个窗口来考察,洽谈合作,带来更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