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疗、消杀、大数据等多项逐渐成熟的技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得以应用,科技力量再一次彰显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在上海地铁12号线,“森林屋”动态系统正安全、高效、稳定地进行着气溶胶微粒消杀工作,其空气消毒标准被上海地铁申通集团列入上海地铁站空气标准。自2012年在上海工博会亮相以来,这个自非典(SARS)后开始探索的项目,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崭露头角。
“在相对密闭的空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森林屋’消毒净化装置对空气中携带病菌的气溶胶微粒消杀率是每小时98%。”该技术主要研发人、上海天悦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玲玲介绍,采用“电凝并”技术,专门用于气溶胶净化和现场污染控制,不需要避开人群,也不需要关闭空调系统。
日前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数据,十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过去十年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由2015年的6.2%提高到了2021年的10.56%。
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止步,科创引领不会止步,美好生活不会止步。应该看到,新冠肺炎病毒并非空气质量研究的开端,也绝非句点。
新科技赋能新消费,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新消费带动新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视野的开拓,在消灭病毒之外,当代人对空气质量的需求刺激着“新型消费”的陆续涌现。从罐装空气到新风系统、从净化甲醛到消杀病毒,一口深深呼吸的空气里,有对田园牧歌的向往,有对无菌空气的期待,也有对低碳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