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浓浓,海风劲吹。港区船只成排、车辆不息,铁路火车如龙飞奔,园区项目工地夯机铿锵、塔吊林立。“今年增加集装箱班轮航线3条,达162条,其中外贸航线123条,通达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53个国家的146个港口,调度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大了。”厦门港务调度员叶宁说。数据显示,厦门港航生产再创新高。6月份,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10万标箱(达110.97万标箱),创下厦门港单月历史最好成绩。
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总经理蔡立群看来,港口作为物流枢纽,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便捷的客运或货运服务,进而吸引各种产业和要素资源集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解决港区后方用地不足、集疏运体系不畅等制约港口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厦门正着力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破解高速发展中的“港城矛盾”。同时,拓展海上新航线、陆地新腹地,提升码头服务能力,加快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夯基垒台 优化港口功能
厦门港多年来雄踞福建省港口翘楚地位,并稳步跻身国际航运强港之列。与其崛起同频的,是厦门的城市繁荣与产业兴旺。在2021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排名中,厦门进入第一档,排名全国第十八、福建第一。
事实上,港产城虽可互相促进,但也可能存在岸线、土地、交通等资源之争。就厦门港而言,现有的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业务与城市“高颜值”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矛盾;岸线使用效率较低,港口的公路、铁路集疏运体系还不够完善,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干扰。
在此背景下,厦门港几个重点港区功能调整迫在眉睫,能力提升更是备受期待。以规划提升来优化港口功能,并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形成较好衔接,厦门正加速推进。
其中,海沧区海沧街道后井村搬迁是海沧港区功能提升、厦门临港新城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截至6月30日,已完成整村搬迁预签约704栋,完成进度91.9%。提升后的海沧港区,将调整大宗散货码头功能,整合液化码头资源,提高泊位利用率,部分岸线调整为集装箱功能,强化以集装箱为核心的港区功能定位。同时,沧江路于6月底开工,海沧南大道预计9月底开工建设,海沧港区集疏运道路建设快马加鞭。
“通过一系列功能整合提升、集疏运体系优化和智能化改造,有望快速实现14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东渡港区,搬迁转移部分泊位大宗散货功能,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装箱作业区;腾退同益、海达码头和国贸码头以北的港口岸线和用地,与城市开发相衔接;以近洋航线优势服务RCEP国家,打造“丝路海运”核心港区。
推动翔安港区1~5^#集装箱泊位建设,同步完善港区集疏运体系,与毗邻的新机场联动,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形成翔安1~6^#泊位连片发展的集装箱作业区,年通过能力超300万标箱。
陆海切换 拓展港口腹地
5月30日,40个满载着进口碎米的集装箱“坐船”来厦门港,从嵩屿码头上岸,在厦门多式联运港站换装铁路箱后,直接换乘火车去往南平建瓯。
这是厦门多式联运港站在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方面的又一次拓展。“首批40标箱进口碎米实现海铁‘无缝衔接’,不用拆箱、不出码头,直接发往下一站。”厦门多式联运港站负责人介绍,后续该港站还将迎来超过4万吨进口碎米,预计带来约1500标箱的海铁联运业务增量,助力厦门港做大做强外贸业务。
海上、陆域,多措并举拓展港口腹地,纵深延揽货源。截至6月底,厦门港完成国际中转57.92万标箱,同比增长9.2%;集装箱吞吐量达598.84万标箱,同比增长1.44%;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2.86万标箱,同比增长83.03%。
“我们想办法在海铁联运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提效带动成本下降,吸引更多外贸企业货主选择厦门港。”厦门港口管理局港航物流处处长江龙泗说。
5月9日,随着“中谷厦门”轮稳稳驶离厦门海天码头,标志着中谷海运外贸航线“厦门-青岛-胡志明”成功首航。
“‘厦门-青岛-胡志明’航线的开通,加快和完善了中谷海运在外贸航线的网络布局,为持续推进外贸航运业务、真正贯通国内外双循环又添加了浓重的一笔。”中谷物流东南片区负责人谢秋波表示,中谷海运将以厦门港为核心枢纽母港,利用“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充分发挥货物腹地辽阔与生产能力充足的优势,推动“海丝”和“陆丝”集装箱运输无缝衔接。
以港带产 发挥辐射效应
在港口辐射带动下,厦门城市经济外向度高达108%。去年,厦门市外贸进出口8876.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7.7%,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在全国内地城市第八,而约95%的国际贸易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蔡立群分析说,港口对外贸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厦门的对外开放度高,得益于厦门港密集的航线和完善的物流体系保障。
近几年,厦门至欧洲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港口航运业务随之快速增长。如今,厦门港至欧洲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每年约140万标箱。作为海峡西岸最大、最具实力的港口及综合物流运营商,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成为厦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打造城市产业经济平台的硬核力量。
随着港口强势发展,临港新兴产业在厦门迅猛崛起,成为传统产业的重要补充。
在邮轮业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2019年,厦门共接待邮轮136艘次,旅客吞吐量达41.37万人次,分别高居国内邮轮港口第二位和第四位。7月2日,“招商伊敦”号厦门首航仪式举行,宣告疫情后厦门邮轮母港首条国内沿海游轮航线正式开通,给厦门邮轮母港长达900余天的“疫情空窗期”画上句号。去年,厦船重工首制的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维京荣耀”轮,顺利出坞入水,这也标志着厦门邮轮修造技术再上新台阶。
在航运金融服务业上,厦门港“港航信易贷2.0”于今年6月1日正式上线,融资授信范围已从此前的厦门片区延伸至厦门港漳州片区,同时最高金额从原来的3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可满足港航企业购买固定资产(船舶)、更新船舶零部件设备或日常经营周转等多种资金需求。“港航信易贷”于2020年9月上线运营,旨在创新运用“信用+科技+普惠金融”模式,解决厦门港航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两年来,已顺利为34家企业融资授信4.66亿元人民币,有效助推厦门港航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