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中国消费大趋势——第二届中国消费论坛”召开。
中改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当前,消费预期转弱成为突出矛盾,但仍有改善和优化空间。例如,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并未改变。初步估计,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到2025年有望达到52%,到2030年有望达到55%~60%,稳消费预期重在结构性政策调整。他表示,未来几个月是稳消费的关键期,要加大以稳市场主体为重点的结构性政策调整,切实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政策调整,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加大等,使短期消费刺激与改善消费预期有机结合,加大公共消费政策力度,加快数字消费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率会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U型曲线,中国正在U型底部向上的阶段,消费增长和结构升级态势明显。针对短期的疫情冲击,需要实施相关政策以刺激与促进消费;在长远谋划中,需要从供给、业态、载体、环境和收入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布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出,新形势下消费增长面临新挑战,包括全球化停滞、供应链收缩、贸易投资调整、老龄化社会、冲突对抗加剧等,但同时也面临新机遇。一是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使中美消费趋同的趋势转向更差异化、分散化、错位发展趋势。二是美国推动去中国化、中国再全球化会影响未来消费趋势。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双向迁移、利益相互纠缠,会形成新消费诱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消费的新范式。四是中国强大的消费力和消费创新将成为推动中美科技、产业、金融等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开放不封闭的基础和动力。五是中国更加重视消费、进口和市场开放,将为贸易伙伴创造新订单、新需求和新动力。
中改院课题组发布了研究报告《中国消费结构现状与趋势》。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尚未改变,服务型消费实现“双回升”,文化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亮点较为突出。目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面临放缓挑战,疫情对服务型消费仍有较大冲击,服务型消费缺口没有完全弥补,服务型消费供给面临多方掣肘,农村服务型消费升级相对滞后,经济波动也影响着消费结构升级。报告建议,需要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进程,加大服务型消费供给,加快服务体系与服务环境建设,推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进程,推动农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公共消费,加快服务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施策稳定消费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