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奉贤区委副书记、区长袁泉做客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网通办随申办、上海大调研联合推出的《共建人民城市共创高品质生活——2022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与主持人共同接听市民来电,连线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镇,现场回应民生关切,答复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此举是奉贤区聚力聚心聚民惠民的一个缩影。
南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从“一门式”到“上门办”
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影响积累了不少待办业务,最近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上门办”服务出现集中办理“小高峰”。只需提供相应材料,不用到窗口,更不用迈出家门口,就能办理自己所需要的业务。奉贤区针对重残无业人员、高龄独居老人等“沉默的少数”开展“上门办”服务,受到了特殊人群及其家属的欢迎。
某日上午9点左右,受理中心工作人员黄爱红跟着居委会民政干部来到“上门办”的两家居民家中。居民老张是一位身患尿毒症瘫痪在床的残疾人员,生活无法自理,靠年迈的母亲一人照料。疫情期间,老张做了手术,如今需要办理医疗发票报销业务,但其母亲无法离身,业务就一直拖着没法办理。老张的母亲求助居委民政干部,得知可以申请“上门办”服务。“儿子离不开人,所以我也没法出门办发票报销,还好居委干部小沈告诉我有这样的上门服务,这么热的天,也不用出去跑一趟,而且他们上门我也放心呀。”老张的母亲感谢不已。
不仅工作人员可以“上门办”,实际上大多时候,“上门办”服务都能下沉至各个社区居委,由居委干部上门代办,再将相关材料交由中心窗口进行办理。这段时间,受此前疫情影响,“上门办”以结算服务项目的相关手续、办理城乡重残居民医保人员门急诊相关业务、办理门诊大病事项登记及撤销偏多。80高龄、患有帕金森症的张阿婆,最近就为社保卡临近过期但是要独自前往办理又无能为力而烦恼。得知这个情况,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居委会民政干部沈琦就上门帮老人跑了一趟,当天老人就拿到了新的社保卡。
南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唐丽英告诉本报记者,“上门办”服务从2021年9月就已经在奉贤全区开展。南桥镇本着关注“沉默的少数”原则,在上海市开展的202个综合受理事项中,针对重残无业人员、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相关的36业务全面推出了“上门办”事项,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开展至今,共办理“上门办”业务100余件。
“现在我们常态化的‘上门办’服务是以村居干部为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保障这些‘上门办’的业务能够准确无误地办理完成,以便让这些特殊群体实现从‘少跑路’到现在‘不跑路’。”唐丽英说。
海湾旅游区:“妈妈式”服务,打造退役军人“幸福家”
一直以来,上海市奉贤区海湾旅游区以“上美海湾军民融合鱼水情深”为工作主题,乘“三区两镇联动”融合发展之风,以“妈妈式”服务,用心用爱用情做实做细退役军人工作,让退役军人“暖心”,让现役军人“安心”,让党和政府“放心”。
海湾旅游区现有退役军人服务站5家,其中街镇级服务站1家,村居站点4家,实现服务保障下沉全覆盖。海湾旅游区及时了解退役军人的生活情况,设立优抚对象居家养护服务项目,提供厨卫改造等服务。该区打造“上美海湾·情暖功臣”品牌项目,开展“退役军人重回军营,入伍新兵喜看奉贤”、“上美海湾”风筝邀请赛、健身路跑、“八一”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展“时光荏苒记忆不老”之口述人生活动,为高龄优抚对象提供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
据介绍,海湾旅游区坚持以“一站点一特色”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站,让退役军人发挥自身特长更好融入社区,感受社区温暖;打造军旅特色服务站,强化“军”的特色和“家”的气息,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功臣”系列活动,打造退役军人休憩身心的家园;组建“常青树”志愿服务队、“玫瑰家园”社区美育团队,为退役军人开展帮代办、上门办志愿服务,在家门口就可以“健好身、学好礼、练好艺”;打造五彩海棠开放式共享退役军人“微花园”,发动辖区退役军人在花圃认领、认种、认养绿植,打造特色站点文化角;成立“海棠社”新贤联谊会,鼓励退役军人加入法律服务等各类名师工作室,让大家画出自带精神流量的“群像”图;在打造乡愁小院过程中,招募了退役军人“传承乡愁口述者”讲述村史和老物件故事;设立退役军人“微厨房”,定期组织退役军人开展拥军有“心”意厨艺比拼、老兵座谈等系列活动。
海湾旅游区全力扶持退役军人迈好“工作转轨、事业转型”的关键步伐,在人生的第二战场建功立业,开创新的辉煌。依托“上美海湾汇智众创拥抱未来”特色创业型社区品牌,海湾旅游区为退役军人创业工作牵好“红线”:为退役军人就创业指导服务,特聘专家导师帮创结对,由上海市创业导师、高校创业导师、园区和企业负责人等担任顾问,全方面把脉政策。建立创业退役军人一人一档,将正在创业和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纳入培训范围,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例如,辖区有1名外地籍退役军人,擅长调酒,租借了海思路一个门面,晚上做酒吧,白天承接企业拓展培训做教官。当海湾旅游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有4个人的团队可以独立承接业务,但没有注册自己的公司,需要借助他人公司开具发票,当即提供建议,并希望他多多扩大朋友圈,参加一些创业大赛学习他人的创业经验。
奉贤区人社局:迭出“妙手”促就业,暖心服务惠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上海市奉贤区人社局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稳就业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抓紧落实落细《关于做好(上海)本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效力,广泛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持续加力稳岗拓岗,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基本盘。
一是落实上海市人社援企稳岗十六条,研究出台配套区级政策,叠加惠及企业个人32项区级政策,让企业吃下“定心丹”、让群众吃上“放心丸”。例如,对达标的见习基地,给予运作费补贴;对完成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企业,区级给予配套补贴;推行企业职工线上职业培训补贴,补贴额度由每人享受培训补贴1次增加到每人可以享受不超过3次。此外,升级实施“圆梦·暖心就业券”,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本区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发放电子就业券,用人单位吸纳持券人就业,符合条件的可分别申请3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及50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
二是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鼓励用人主体群策群力挖掘岗位资源,定期梳理汇总岗位。把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为3000多名奉贤籍在沪应届高校毕业生建立一人一档跟踪服务。在奉贤区2022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平台上,共征集用人单位958家,发布职位2695个,用人需求15009名,收到简历79239份。举办“云上相亲职等你来”民营企业专场等主题招聘会33场,组织524家企业推出1610个岗位,收集用人需求10236名。同时,深入挖掘政策性岗位,全年预计推出1500个岗位,其中近1000个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近期举办的政策性岗位线上招聘推介会上,推出储备人才、教师、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编外人员、区属国企人员六大类岗位近500个,直播观看量达100.83万次。
三是整合“上海市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奉贤就业”“奉贤人才之窗”等平台,实现就业招聘和人才服务平台信息共享。联合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等25所沪上高校,成立奉贤区高校人才服务联盟,启动深化就业指导服务等八大行动计划。深化“一校一策”模式,强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内企业、高校三方联动,组织开展“奉贤八校”线上招聘会,主动对接华理、电子信息学院、城建学院、商学院,加强就业服务对接,共画校地合作同心圆。联合电子信息学院探索打造奉贤区首家新型技师学院,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在东方美谷设立“就业实习基地”,打造大学生培养、就业、人才服务的优质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