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近日,在以“发展清洁能源助推绿色低碳”为主题的2022“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指出,从全球发展趋势看,人类将很快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从国内发展层面看,中国要履行“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就需要从国家到地方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正蓬勃发展。能源系统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尤为重要。
2030年新能源装机或超煤电成第一大电源
论坛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随着“双碳”进程的深入推进,能源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系统性、根本性变革,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能源供给结构深度调整。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
二是能源利用方式深刻变化。电能利用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预计到2030年、206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增至39%和70%左右。
三是能源系统耦合日益紧密。以电为中心,电、氢、气、冷、热等多种能源互补互济、综合利用,电网呈现出以大电网为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
四是能源产业生态跨越升级。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催生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平台业务、能源聚合商等一大批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
辛保安表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电力系统灵活性仍需提升
“双碳”背景下,各地正因地制宜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以青海省为例,截至2022年6月底,青海省总装机容量4325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达61.8%,是全国首个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过半的省份。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初步建成,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正驱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而随着探索前进和发展壮大,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领域也凸显出挑战。“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电量占比不断增加,‘双高’特征带来的电压支撑能力不足,暂态过电压超标,系统振荡、调节能力不足、负荷与电源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将更加突出,传统电力系统已无法有力应对新能源高速发展与电力可靠供应之间的巨大矛盾挑战,亟须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康健在论坛上表示。
这不仅是青海省面临的挑战。近一个月以来,我国出现了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新能源电站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考验。8月15日,四川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要求特定工业企业进一步“让电于民”,实施为期六天的“生产全停”。“四川目前面临的是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历史同期最少降水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三最’叠加局面。”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时间持续并且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是本次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背景。
有专家表示,此次,四川省的“让电于民”短期内将缓解电网缺乏对短时尖峰负荷激增的向上调节能力及灵活性带来的问题,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民生需求。但在未来,愈加频繁的极端高温天气和用电新常态或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各省亟待面对的共同挑战。
面对愈发严峻电力和能源安全挑战,有专家建议,应通过积极提升储能、需求侧响应、跨省跨区电网互济等能力以加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同时,完善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以加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共同应对未来更加常态化的夏季短时超高尖峰负荷。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光伏等新能源在承担带领新能源加速发展实现全球能源变革的同时,更需关注在多样化气候条件下的运营能力,避免极端天气对电站造成重大发电量影响和背后的资产损失。
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尚需传统煤电兜底
专家们普遍认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应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统筹谋划,传统能源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稳妥替代,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在不同发展阶段,随着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定位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在动态变化,要统筹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关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有生曾表示。
近日,在第二届现代能源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是一项艰巨且繁杂的系统性工程,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显得尤为重要。建设能源强国,尤其是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他强调,能源安全要深入认识煤炭在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一是继续发挥煤炭兜底保供的作用;二是强化煤炭业科技支撑力度。
刘吉臻还建议,首先,应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把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其次,应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最后,应鼓励多种能源协同互济,应继续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突破电网技术、储能、氢能等综合能源利用技术。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科技支撑是重要动力。近日发布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提出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并网消纳、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以及煤制清洁燃料和大宗化学品等提供科技支撑。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