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远洋的“新明州66”轮,往返于中日航线,捎带乍浦港到宁波的外贸集装箱,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开展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
宁波舟山港“数字海港”建设加速,港航供应链领域数字人民币结算落地。
航运大数据中心国家试点项目加快建设,“海上丝路指数”体系逐步完善,打造全球航运物流风向标。
海铁联运覆盖16省62市,集装箱班轮航线突破300条,与全球2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
……
一系列新名词、新变化、新场景,发生在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挂牌两年间。
两年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工作组围绕宁波片区建设方案五大战略功能定位中“一枢纽”,即“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的目标要求,积极构建“外联内畅”的海、陆、空物流支撑体系,变革创新,奋勇争先,释放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
9项试点落地见效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走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之路,工作组积极推进9项宁波片区政策支撑的落地见效。2020年11月9日,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率先成为宁波片区落地实施政策。“双层集装箱海铁联运创新”列入交通强国部级试点。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成功争取国家、省级下放,今年前8个月完成快递业务9.58亿件,同比增长7.5%。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开展。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集成化实现海事审判民事、行政、刑事领域全覆盖。成立“海上共享法庭”,打通海岛渔村最后“一公里”,等等。
深入推进审批创新
自贸区的红利,还在于审批创新。2021年5月31日,实现全国首例从业资格证“跨省通办”,以“交通有为”有力回应“总理之问”“司机之呼”。2021年9月13日,宁波交通、宁波海事深化“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服务,联合推出国内航行船舶证书跨部门“多证联办”服务,快速实现船舶从购置到投入运营全部证书全流程联合办理。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港口国监督远程复查”等机制,推动船舶海事证书平均办结时限压缩90%以上,单船待港时间平均下降10%。“集卡人车数智赋码创新”等6个案例入选浙江自贸区优秀制度创新案例,有力促进宁波片区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有力实施保畅纾困
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工作组积极贯彻落实我市保通保畅14项措施40项任务,出台18条保通稳链措施和7条助企纾困措施,有力保障了港口生产、路网畅通和重点企业正常运转。工作组争取省、市政府连续出台专项政策,2021年吸引进港空箱超900万标箱,同比剧增15.5%,有效缓解我市外贸出口集装箱空箱紧缺难题。实施国际物流纾困项目,缓解外贸企业出口难题。连续2年制订实施公路、水路运输业扩量提质政策,惠及全市交通运输企业170家。2022年实施全市营运货车安装北斗导航终端优惠政策,预计受惠车辆4.7万辆。开展营运货车“三检合一”检测费减免,预计受惠车辆近10万辆。
国内首创“港口安全码”
宁波交通率先推动港口危货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运用8大AI智能分析算法,集成61家危货企业510路视频、4大类感知数据并实时分析,建立含13个业务维度的安全画像,对港区各作业环节实现港口安全码“亮码”作业。通过提供港口安全一键式场景化服务,实现港口危险货物的全流程溯源和港口安全风险的靶向监管,推动港口危货由“人管”到“智控”的转变。
该项目已成为浙江省交通数字化改革亮点工程与示范项目,目前,项目通过初步验收并在全市开展试运行,计划年底在全省推广运行。
积极建设“智慧”码头
以智慧化赋能“一流技术”,实现了港口“船、港、货”全要素数字管理。依托“5G+北斗”技术,梅山港区实现智能集卡和人工集卡混线作业,桥吊实现远程操控率超70%,龙门吊远程操控率超50%。自主研发集装箱码头n-TOS3.0生产操作系统在各港区陆续上线,结束了我市“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长期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推广区块链EDO模式,宁波舟山港迎来集装箱作业的全面“无纸化”时代,实现了货代提箱“跑零次”。“数字海港”加速建设,2022年7月“易港通”集卡小额高频付费场景已列入我市数字人民币改革典型应用。
全力打造“硬核”能力
工作组领衔承担宁波片区建设任务11项。围绕枢纽建设,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加快推进,杭甬复线一期/二期、象山湾疏港一期、六横大桥一期、甬金铁路等港口集疏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球最大港口生产保障规模优势持续放大,推动建成宁波舟山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近200座,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近120座,日均作业能力超10万标箱。今年9月9日,梅山港区6号至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宁波舟山港第二个“千万级TEU”集装箱泊位群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