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就社会关切回答了记者提问。
回首2022
四大特点彰显取得的亮眼成绩
“2022年,面对风急浪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金贤东表示,综合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与安全、信心与预期,2022年经济运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
“总量增”,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了我国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6.1万亿元,同比增长3.0%。“这是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取得的,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横比仍然是不错的。”金贤东指出,更要看到的是,在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0%,“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物价稳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质量升”,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产业、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表现抢眼,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持续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超过12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韧性强”,主要表现为抗风险抗冲击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财政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能源供应总体平稳;建立健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有力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走势好”,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普遍看好。“看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形’,更要看‘势’。”金贤东表示,回首2022年,4个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走势回稳向好。
袁达也指出,回顾抗疫这三年,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增长8.4%,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8.6%;2020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展望2023
四大因素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展望2023年,随着各地疫情高峰过去,生活中的‘烟火气’正在迅速回归,生产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明显增强。”金贤东表示,从各地两会情况看,31个省区市中,有29个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甚至更高。不少国际组织和机构近期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速预期值,普遍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左右甚至更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袁达强调,但更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
一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我国经济体量已超过120万亿元,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
二是市场潜力加快释放。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显现,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势必拉动经济增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补短板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有效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效应逐步显现,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加大,社会预期逐步改善,发展信心稳步增强,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要动力源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四是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各有关方面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上2022年下半年以来出台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效应将在今年继续显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发力,各类政策协同配合,将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总的来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今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袁达说。
回应热点
四大领域的精心部署展现担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将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袁达介绍说,具体工作中,将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回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动力;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会还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着重介绍,展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的担当。
——“扩内需”。
“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必须在扩内需上下更大力气。”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细化实化各项扩内需政策,重点聚焦“五个着力”,即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释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内需潜力、着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着力健全流通体系。
其中,对于如何扩大有效投资,罗国三表示将从4个方面发力: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释放投资潜力;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不断提升投资效能;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建设便利化水平。
“协调机制工作是去年投资工作的创新和亮点。”罗国三特别介绍说,2022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和金融机构,统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资政策落地实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重大阶段性目标任务。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两批约7400亿元金融工具资金支持的275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资金支付情况符合项目建设规律、高于预期。“总的看,协调机制是新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做到了宏观政策和微观项目相结合,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相衔接,储蓄和投资相贯通,发展和安全相统筹,对稳经济大盘和今后力促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协调机制高效统筹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稳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金贤东表示,2022年,全国城镇实现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5.5%,基本符合预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青年失业率自2022年7月起逐步下降,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高于上年。“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加快落实,稳经济稳就业各项举措持续发力显效,就业形势有望持续改善。”
金贤东指出,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重点做到“五个强化”,即强化宏观政策落实、强化纾困稳岗扩岗、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强化人才培养培训。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金贤东表示,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聚焦改革增动力强活力,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一是围绕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如推进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二是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如报请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谋划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等。三是围绕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改革。如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电力体制、铁路行业市场化等改革。四是围绕发挥突破引领作用,推动改革试点取得更大成效。如深圳综改试点首批授权清单40条改革事项全部落地实施。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金贤东说。
——推进高水平开放。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金贤东表示,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从3个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有关工作,提升贸易投资质量和水平。
首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重点是“三个持续”,一是持续落实已出台各项政策;二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要举措包括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三是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工作。
其次,促进境外投资提质增效。重点是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完善管理、防控风险。
第三,进一步完善全口径外债管理。其中,在企业外债方面,突出做好“两个强化”,即强化制度落实,深入实施新出台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强化监督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协同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