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春华)3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陕西自贸试验区6年建设情况。6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投资改革、贸易监管、人文交流、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通道建设等多领域形成了725项创新案例,其中3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制度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加快特色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实施了舱单归并、航权开放等多项创新举措;深化跨区域、跨部门集成创新,《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着力保障粮食安全》等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突破创新,探索总结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新模式、“两头在外”保税维修等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加速迸发。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经营主体准入、准建、准营、准退开展全生命周期改革创新,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入推进法治自贸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及流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区内聚集各类金融机构326家。截至2022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经营主体15.2万家,其中新设企业9.67万家、外资企业934家,年均新设企业数占全省同期新设企业的7.6%。
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支撑。截至2022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65万亿元,年均占全省同期货物进出口总额的71.6%。2022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5.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运行国际干线拓展至17条,2022年长安号开行量达4639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居全国第一。
聚焦“三个自贸”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化发展水平。陕西自贸试验区强化“丝路自贸”,做优“科创自贸”,做强“农业自贸”,持续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加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全球设立8个离岸创新中心、4个海外科技服务站、10个海外研发中心,出口技术3000余项,实现技术出口额5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