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4月10日讯(记者 胡旭阳)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六周岁的生日。六年开放引领,六年奋楫扬帆。站在新时代和新征程的起点上,四川自贸试验区“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过去六年,四川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在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四川自贸试验区接下来又将在哪几个方面主要发力呢?
日前,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自贸办、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管委会、泸州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咨委会成员王军杰教授,在他看来6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助力四川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跃升。
四川自贸试验区
四川新闻网:今年4月1日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六周年。您觉得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呢?
王军杰:过往十年,逆全球化加剧,为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新变量。为了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建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改革继续前行,我国启动了两大战略性举措,一是“引进来”(自贸试验区战略);二是“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投资关系中的双重身份凸显。因此,自贸试验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两个向度,是我国全面嵌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两个维度,亦是我国构建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两大支柱。当然,实现预定目标,尚需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进行到底。
四川自贸试验区身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又是链接“一带”和“一路”的枢纽。尤其是中欧班列已成为串联沿线各国的血脉和经络,这一钢铁“驼队”正在演绎着“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的现代版丝路神话。2022年6月30日,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占全国的40%,连接境内外100余个城市,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日趋成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也将成为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和贸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