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成立6周年。6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4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中,四川贡献12项、占全国1/9。
作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面积29.86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又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
看数据
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6年累计新设企业151534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13680.4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新增176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351.6亿元,贡献了成都全市自贸试验区64.4%的新增企业数和87.8%的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
自贸区内双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引进来”方面,落地了网易成都数字产业基地、昆仑万维全国总部、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等98个经成都市投促局认定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约2518.6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1个,总投资额约279.5亿元;“走出去”方面,累计向境外投资207个项目,实现投资备案总额48.56亿美元。
看创新
今年初,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第六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发布,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3项案例入选,重点突出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等方向。
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提炼形成140余项改革创新案例。“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等5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政策‘免申报’兑现机制”等18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如针对中小微企业初期融资难题,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推出“党建增信”融资模式,将申请贷款企业的党建情况纳入目前运营的多款政策性产品贷款评价模型,申请贷款企业能在10天内获得银行信贷放款,较过去缩短20天,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3.75%的基准利率,较过去降幅超过15%。目前这款政策性贷款产品的“党建增信”业务,已累计为区内近千家企业提供了接近60亿元规模的债权融资。
看潜力
2022年底,《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化指数(2022)》发布,这一指数在“全球资源集聚力、创新组织引领力、国际创新竞争力、经济发展支撑力、开放环境吸引力”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加入自贸区、政府引导基金等相关指标,对区域国际化发展程度进行指数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18—2021年,成都高新区国际化指数持续增长,2021年较2018年提升了49%。反映园区在自贸区开放创新、宜居宜业、自然人文方面表现优异。
围绕开放引领,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链接国际资源,借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的全球网络资源优势,达成多项可持续发展创新成果,项目活动触及全球企业达1600余家,跨界对接政府、企业、社会机构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