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即将迎来10周年,截至目前,全国建设了21个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每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都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作为2015年第二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广东自贸试验区被赋予的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8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税收由2015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5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63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6月7日举行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正在研究起草过程中,初步考虑从制度型开放水平、国际贸易航运枢纽功能、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金融开放创新示范窗口功能、粤港澳深度合作水平五个方面提升落实。
投资贸易便利化激发新动能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最基本的特征。挂牌成立8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要素流动更便捷、更高效、更融通。
譬如,打造大通关体系,平均通关时间缩减了80%,监管证件从86种压缩到46种,申报无纸化率达到99.6%。建立海陆空联运的大航运体系,畅通粤港澳大湾区物流通道,实施海关智慧监管。跨境电商、中转集拼、离岸贸易、保税加油等新业态发展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投融资改革试点。
在企业准入、准营和服务方面,实施全国最短外资负面清单和全国首创商事登记注册制,实施“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交地即开工”“无证明自贸区”等创新举措,建立了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产业和人才政策,落地企业和个人“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效便利的跨境税收服务。
三大片区的便利化举措各有特色和创新:南沙打造的“港口+园区”冷链货物集散模式,可实现冷链物流1小时分拨大湾区城市群;横琴和澳门两地投资者只需选一个地方即可通办两地注册登记,3小时可领取营业执照;前海的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以数据共享和监管互认为重点,实现海关执法数据及物流数据衔接……
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带来了显著成效。8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了465个项目,集聚了总部企业27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