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亮相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馆中,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中国馆打卡者众多。漫步馆内,一条用数字孪生技术、裸眼3D技术打造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时光隧道”展示着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10年历程。
把自贸试验区建设置于45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坐标轴上,不难发现其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以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为起点,到新疆自贸试验区今年11月1日挂牌成立,我国自贸试验区历经7次扩容达到22个,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今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超过18%。
“开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受访专家认为,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综合试验平台”,自贸试验区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高地和重要载体,不仅将继续推动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也将为处在保护主义抬头、“脱钩断链”背景下而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注入动能。
上海自贸试验区发挥“头雁”效应
△ S2沪芦高速上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鸥门”。
在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就创立在此。
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亲历者,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回忆,2013年中国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之际,全球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际经贸规则加快重构,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出现新变化。中国要更好把握历史机遇期,必须处理好与国际经贸规则和通行做法的关系。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寻找新突破,这确确实实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杨正伟说。
本届进博会期间,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表示,10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开路先锋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汽车整车制造、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60个开放领域实现了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10年来累计新设企业超过8.4万家,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累计新设外资项目超过1.4万个,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
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成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设第一个自由贸易账户、实施第一批“证照分离”改革……业界普遍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这些“第一”是制度创新的真实注脚。
一组由商务部统计得出的数据被广泛提及: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就有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总结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并发展至今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作为制度型开放前沿,聚焦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了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的发展。
“同时,上海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样本城市之一,另一个是北京。”赵蓓文表示,因此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型开放、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充分体现了上海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上海辐射长三角,辐射全国乃至全球,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受益者之一。本届进博会期间,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表示,截至2022年底,科思创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39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上海。“我们在上海的发展历程与浦东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是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密切相关,我们的地区总部和亚太创新中心就设在这里。”
施乐文说,近年来,科思创提升了地区总部的地位,使其涵盖投资、创新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职能。他透露,中国的“双碳”目标与科思创的企业愿景不谋而合,未来将同上海共同推广绿色建筑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我们对自贸试验区的支持和政策创新表示感谢,尤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上海会继续成为科思创在中国和更广泛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地。”施乐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