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揭牌运行。十年来,党中央先后分6批部署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
十年来,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在自贸试验区里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不仅给自贸试验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也增强了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张产业地图,来了解自贸试验区。
这是一张全国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地图。十年来,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增长引擎,引领促进全国的产业发展。
在上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夯实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基础能力,带动上海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2022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
在安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目最多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都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诞生。截至2022年底,合肥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的12.1%。
在湖南,创新赋能自贸试验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沙片区里培育了123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188家智能制造服务商,截至2022年,长沙片区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数约130万台,工业APP突破20000个,拉动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在天津,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内租赁企业超过4000家,累计完成2100架飞机租赁业务,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集聚地。
数据显示,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以只占全国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8.4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今年上半年,21家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3%。
制度创新让航空产业一飞冲天
四川自贸试验区是我国西部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中的一个。从2017年挂牌运行到现在,四川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四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十分之一的新设企业,正在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增长极。
不久前,记者来到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这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而发动机维修,正是航空维修业里最核心的业务之一。
总台央视记者 高媛:今年,这里目前已经交付了126台飞机发动机。其实这个维修过程是极度精密的,我身后这个发动机的修理,就涉及近6000个零部件。
发展航空维修产业,是培育“航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一环。但要实现“为全球修飞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大量零件的进出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航空维修按照所用的单个零部件征税,给企业带来较大资金负担和人力成本。如何推动航空维修这样的高端产业更好发展,成了自贸试验区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吴舸: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应该说我们主要靠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
自2017年起,四川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完善保税维修监管方式,出台了20余项创新举措,涵盖税收、监管等多个方面。在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锦城海关,记者看到了一个保税维修货物进出的卡口,得益于创新政策,如今从这里进出的航空发动机维修成本降低了2%至5%,维修周期缩短10至14天。
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综合业务二科副科长 康晓飞:这台就是已完成报税维修的发动机。企业在区外开展维修业务的时候,海关是对耗用的每个零部件,按照不同的税率来确定税款征收的,(现在)我们是按照根据他维修的成品来确定税率征收税款的,以我们区内这家最大的保税维修企业为例,它现在比原有的模式节约税款大概约3%。
如今,四川自贸试验区已经聚集了30余家航空维修企业,几乎涵盖航空维修的全部环节,行业产值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2%以上。今年1至8月,四川自贸试验区航空维修产业产值约46亿元,同比增长了15%。在当地的大飞机示范产业园,记者了解到,园区成立三年多来,已有15家企业进驻,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与维修、维修特业人才培训等多个领域。
中国商飞四川公司副总经理 邓凤:有十几家企业来入驻,其中,航空研发的相关企业是两家,航空维修相关的企业是两到三家,还有我们航空运营的主基地公司,区域航材中心,未来我们还要建设仓储物流中心。
如今,在四川,一个集运营服务、制造维修、人才培训等功能的航空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今年四川航空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突破2500亿元。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吴舸:自贸区创新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我们对标国际的经贸规则和国内先进地区,逐渐把四川建设成为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使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创新增动能 自贸试验区引领高质量增长
自贸试验区立足各自的优势,带动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产业集群形成。如今这些自贸试验区孵化出的新兴产业,打造出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乃至自贸试验区本身在探索中积累的制度创新经验,正在为全面提升中国的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输入一行字,AI就能对应地生成一幅画。实际上,这个名叫“从容”的多模态系列大模型能做到的不仅是绘画,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它还已经应用于金融、交通、教育等各行各业。
云从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驰源:它就像是行业大模型的基础设施,通过实时学习并同步反馈结果,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对应开发出数字教师、数字金融分析师等各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
记者了解到,2015年,也就是广东自贸区挂牌当年,这家人工智能公司选择落户广东自贸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他们看中的,正是这里的政策优势和人才资源。为了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发布支持产业发展创新举措30余条;引进各类骨干人才20000多人,开辟多个地块专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孙杰: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每年安排超1亿元的财政资金,全力支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南沙自贸区率先创新应用。
如今,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已经拥有人工智能类企业300多家,建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不仅是广东,在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在各地不断彰显。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汽车码头上,160余辆商品车正在等待装车。
某汽车制造公司总经理 朱永勇:我们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由3天压缩到大概4个小时,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
眼前这个平台就是节省时间的关键。为支持汽车贸易企业发展,不久前,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了汽车全过程监管数字化新模式,打通海关、企业、检测公司数据网络,汽车通关速度大幅提高。今年1至8月份,大连汽车码头进出口商品车共计61000余辆,同比增长近90%。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久飞:推动建立“出厂即入港、入港即退税、报备即出口”的整车出口高效通关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北方汽车出口基地。
十年来,21个自贸试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增强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 王辉耀:21个自贸区都在不断创新,而且是各具特色。同时它又形成了一个协同效应,各自的特色,他们在制度创新来讲都是可以通用的。21个自贸区的建设,对推动中国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