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年以来,发挥了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2024年1月23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总体方案“80条”,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上海两会期间,多位委员、代表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优化离岸贸易相关的金融账户体系
民建上海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动上海离岸贸易发展的提案》,建议优化离岸贸易相关的金融账户体系,支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
民建上海市委指出,目前国内(上海)对于离岸贸易主要试图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进。经过调查发现,自由贸易账户目前的活跃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自由贸易账户作为在岸的账户体系,仍然按照在岸体系进行监管,导致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离岸业务的便利度大打折扣,不利于离岸贸易的开展。
为此,民建上海市委建议,持续优化完善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业务的相关功能,重点探索适合离岸业务的账户监管制度,并进一步纳入OSA(离岸账户)、NRA(境外非居民账户)等账户的功能,以及做好与国内(非自贸区)企业、机构等使用NRA等非自由贸易账户时的业务对接;大力发展基于离岸的保理、保险、持仓质押等金融业务,以及其他相关的投融资服务,重点推动在监管上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尽可能让金融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同时,民建上海市委建议,结合白名单、监管科技等,进一步优化离岸贸易真实性监管;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优势,探索更具竞争性的税收优惠制度。
提升数字贸易竞争力
民革上海市委提交了《关于加快对接国际数字规则,提升本市数字贸易竞争力的提案》。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数字规则事权大多在中央,但上海可以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民革上海市委表示,我国现行规定与国际数字规则存在差距,对数字贸易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上海或可针对问题先行先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数字经济体系建设。
民革上海市委建议,上海可以制定临港新片区跨境流动数据负面清单,清单外数据实施自由流动政策,无需向主管部门提交安全评估报告,只需向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上海可以在临港新片区特定区域探索设立离岸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来自境外、客户位于境外的“两头在外”离岸数据业务,通过专用国际通信信道出入口与上联网络直接连接,采取“内外分离”的风险管控模式;鼓励开展对企业个人数据保护等标准的第三方认证,引进世界信标联盟、英国标准协会等认证机构,建立数据保护信任认证机构目录。
民革上海市委建议,上海还应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MEN)与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的对接,开展电子口岸间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建设上海-新加坡数字经济合作产业园,落地一批监管数据沙盒项目,企业就入选项目可申请便利政策并豁免部分管理要求。
设立跨境技术贸易枢纽平台试点
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要地和原始策源地,科技力量不断壮大,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逐年提升,已经跻身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行列。上海正在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等领域,创新成果持续涌现。6G、元宇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正加快突破。
如何在上海为中国引入急需的技术,完成经济与产业升级?如何助力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提升“上海科创”的世界影响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认为,构建一个功能完备、服务优质、流通高效的跨境技术贸易平台,对于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快速拓展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建议,上海可以在临港新片区试点设立跨境技术贸易枢纽平台,为上海技术市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一个开放、高效、高质量的一体化开放平台。
谢吉华指出,企业通过该枢纽平台试点,可以一站式完成跨境技术资产采购、跨境技术授权和许可、技术出口、跨境技术投资等多种技术活动,帮助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容易实现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而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实现跨境技术交易过程中的资金结算和结售汇过程,并且利用平台生态体系所构建的金融服务网络,获得技术融资、技术保险、技术投资等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