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赋予“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重要使命的南沙在协同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亮点成效?
“近年来,南沙经开区坚持面向世界的开放导向,推动经开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跃升至第7位,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分别位列第2、第5位。”12月17日上午,在广州市“拼经济稳增长·经开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南沙区副区长邢桦介绍。
以制度型开放为主牵引,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高度
邢桦介绍,南沙片区适用的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已全面落地,自贸区提升战略16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175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年度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全国自贸区前三。
南沙在全国率先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并在今年将这一改革经验上升为市政府规章,成立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打造企业抱团出海新模式。可以说,南沙改革属性、开放属性鲜明底色越擦越亮。
以与港澳规则衔接为突破口,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深度
协同港澳既是南沙的使命任务,也是南沙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
邢桦介绍,南沙区搭建了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创新成立分别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何厚铧担任顾问的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汇聚港澳及国际商协会75家,在香港设立了南沙新区香港服务中心。
南沙区还深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跨境数据互信互认、资金跨境使用、人才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港科大(广州)科研用物资跨境试点,13家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入驻1900多个企业(项目),推出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有力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和开放发展。
以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为着力点,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
国际航运方面,南沙新区充分发挥国际大港的开放优势,建成华南地区最大集装箱枢纽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累计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65条,集装箱年吞吐量近2000万标箱。
国际贸易方面,南沙综保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保持全国A类的特殊区域,汽车进出口额、船舶出口额分别增长52.9%、24.4%。
金融创新方面,南沙入选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额达423亿美元,跨境股权投资试点累计获批额度达250亿元,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超9000户、发放贷款折合人民币近2000亿元,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