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已定,除了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也影响和决定着未来中国区域战略和政策走向。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进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各个地区面临的压力与形势不同,如何在调结构的同时保持发展动能?这既需要国家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进行引导,也需要地方进行探索突破。
“十三五”时期,贯穿区域发展的一条主线将是“一带一路”统筹下的开放,这是从沿海、沿边到内陆的全方位开放,各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再局限于自家一亩三分地,应把视野放在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增添新动能、新动力和新优势。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十三五”时期的区域战略,是在“一带一路”引领下的全方位开放,各地都应围绕着“开放”去做文章。
翻开“十三五”规划草案,在区域协调发展的专篇中,无论是西部新五年的大开发,还是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抑或是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每一个区域战略的表述中,均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除了理念的更新,“十三五”时期我国对于区域的规划与“十二五”是一以贯之的,这也体现了国家区域政策的延续性。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对“十三五”规划编制进行说明时就表示,“十三五”期间会继续实施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发展实施。
长期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各战略板块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十三五”时期的区域战略,是在“一带一路”引领下的全方位开放,各地都应围绕着“开放”去做文章。
中西部内陆自贸区成亮点
《21世纪》:“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耀:“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表述,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在了各个方面、领域、地区,落实在了空间上。此外,“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突出的特点是更注重开放,如西部大开发提出建设内外连通的通道,通过“一带一路”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提出建立支持面向俄日韩开放的平台等提法。
这种全方位的开放,是通过“一带一路”来引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新时期面向未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战略,不仅大多数国家可以参与,而且国内各个地区都能够加入进来。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起步早,开放程度高,全国近90%的进出口贸易和外资集中在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程度较低,这也反映了中国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的严重不平衡。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各个板块、地区都可以加入进“一带一路”,各自发挥作用,各区域要在“一带一路”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1世纪》:西部大开发在“十三五”规划中依旧放在优先位置,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16年了,贯穿了4个五年计划,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陈耀:西部大开发自2000年开始,前十年是打基础,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后十年开始转向培育西部发展能力。2007、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超过了东部。最近两三年经济增速排在第一方阵的就是西部:西藏、重庆、贵州。这也说明西部大开发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要继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有了明显变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从过去的向东开放变成向西开放,实现海陆统筹。所以西部从开放的末端走向了前沿,向西开放成了开放的门户,中国对中亚、南亚、欧洲的开放是前沿地带。“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新疆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六大经济走廊主要在西部。“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西部未来的大开发和进一步发展提供难得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非常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开放带动西部大开发。
《21世纪》:除了“一带一路”的大通道,西部地区今后五年开发还会有哪些载体?
陈耀:“十三五”西部发展的方式、动力引擎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目前第三批自贸区有望设立,主要是面向内陆地区。
“十三五”规划草案中还提到支持西部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目前已有的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有重庆的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广西桂东产业转移示范区,如果再设,也是带动西部的动力源。
过去提出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但因为加工贸易是面向国外市场的,西部没有这个条件。现在西部的口岸加大开放后,可以直接输送到国际市场,节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十三五”时期产业会加速向西部转移。
《21世纪》:“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对中部有一个新定位是重要的战略支撑区,这个应该如何理解?
陈耀:中部在整个国家有其独到的区域优势,有相应的资源保障可以支撑,也就是过去一直提的“三基地一枢纽”(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国家对中部地区没有专门的政策,具体的政策体现在各个领域,下一步如何完善支持中部的政策,这值得去研究。
中部地区作为典型的内陆地区,不沿边不靠海,会有其特点。比如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就是一个探索,它的特点就是定位空中丝绸之路,通过航空运输来加强和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培育高端的产业基地和航空都市。
东北要从营商环境抓起
《21世纪》: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着所有资源依赖型地区所必须迈过的坎,“十三五”东北振兴有哪些机会?
陈耀:在国家的“十三五”区域政策上,东北肯定要重点对待,甚至可以包括河北、山西等华北地区以重化工为主的省份。东北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主要的拖累就是重化工业产能过剩。
首先,东北的创新驱动在装备制造业上要提升。中国制造2025,其实东北基础非常好,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核心应该在东北,我们很多重大装备都来自东北。
其次,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东北的国企改革太慢,民营经济未成长起来,市场基本活力不足,这一方面还是要实实在在地推进。“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提出东北要改善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很多企业感受都是很深的。
对于东北大的国企体量一方面要减少,另一方面要加快增量改革,在很多领域对民营经济放开。必须要建立市场有活力、营商环境最佳、能成为高端要素集聚的地区,如果要素资源不愿意进入,再说也无用。
最后是要开放,“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提出支持东北建设面向俄日韩的合作平台,这是一个新提法。东北的对外开放要主动推进,现在俄罗斯、韩国都积极地推进港口建设,而我们在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东北吉林延边州大部分地方都是说朝鲜语的,有天然的优势,但韩资企业却很少。东北可以通过开放,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带动振兴,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