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窗口,上海自贸区承担了各方的诸多期许。
成立两年以来,中央及上海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给予支持。前几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布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再次将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置于聚光灯下。
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的开放是建设核心内容之一。在开放的6大领域中,第一大领域就是金融领域。从自贸区发展过程来看,金融领域的开放是循序推进的。上海 自贸区以扩容为标志,被市场解读为1.0到2.0版本的跨越。周汉民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1.0时代,那就是以体制、机制和法制创新,保证上海自贸区的 发展方向正确。这些创新包括:国务院先后两次分别取消32项和71项审批制度、“一行三会”颁布共51条金融创新和改革举措等。
即将到 来的3.0版本,周汉民认为有5大亮点值得关注,进一步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自由交换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进一步扩大;搭建更加符合国际 规则和运作机制的对内与对外开放平台,力促更多民营银行诞生;建设符合国际机制的金融证券交易平台,要具有国际可比性、国际认知度和国际参与度的特性;应 当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模式与体系。
不过,对于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开放的节奏,市场上有不同观点。部分市场人士对此评价称“过于缓慢,不及预期”。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郭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本以为自贸区的开放力度会更大一些,现在看来有些缓慢,政策制定者的态度比较审慎。郭丰透露,近期“QDII2在自贸区试点”一事,相较前期的讨论版本已有一定缩水。
政府一方面要考虑到资本外流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照顾到政策对自贸区开放的必要性。
尽管市场对自贸区政策的推出见解不一,但是中央政府多次表态支持自贸区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
回到争议的焦点,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力度算慢吗?
对此类争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昨日的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任何金融改革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都是有顺序的,是有国际共识的。有关部门在继续研究可持续的金融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也在关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