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聚焦新能源车 中外巨头争秀“王牌”
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各大车企则纷纷秀起自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如上汽展台上,浸泡在鱼池中却不漏电的新能源车用电池颇 为吸引眼球;而江淮汽车、吉利汽车、北汽集团等也不甘示弱,无不拿出各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王牌”。与此同时,那些已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跨国车企 们也加快脚步,明确了在华发展的新思路。
最了解国内市场的中国车企,成为此轮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主要受益者。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部分车企的技术水平也大幅提升。
在本届车展上,上汽集中展现了其新能源汽车的拳头产品,如号称“中国首款新能源中高级轿车”的荣威E950(插电式混合动力)、号称“最高效的新能源汽车”的荣威E550(插电式混合动力)等。
作为华南汽车龙头,广汽集团在本届车展上展出了将在今年上市销售的纯电动车GS4 EV等车型。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表示,广汽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将打造“3+e”体系,提速电动化战略,争当新能源汽车行业引领者。据悉,广汽传祺的目 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10万至20万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新能源汽车已走上快车道。2015年,北汽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0129辆,增长265%,纯电动车销量排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四。截至3月21日,北汽的纯电动车累计销量已达3万辆。根据发展目 标,到2020年,北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50万辆,销售收入达600亿元。快跑的背后是完整的产品序列。本届车展上,北汽集团亮出了全系列新能源汽车 产品——续航能力超400公里的纯电动车、首款纯电动SUV等。
在本届车展上,面对市场份额领先的国内车企,多家跨国车企也提出(或加速)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日前,丰田汽车宣布,2018年将在畅销车品牌(卡罗拉、雷凌)上推出中国本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而此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不是丰田汽车的重点方向,其曾预计,未来30年的核心竞争力是氢燃料电池车技术。
此外,大众汽车在华新能源汽车战略则将进入第二阶段。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大众的在华新能源汽车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 段,引入进口插电混动汽车;第二阶段,今年实现本土化生产,陆续推出奥迪A6L和大众C级车的插电混动版;第三阶段,在MQB平台上开发纯电动车,如高尔 夫电动车;第四阶段,开发MEB平台,生产定制纯电动车。”据悉,大众将在华生产15款新能源汽车,覆盖各主要细分市场。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大众T- Prime GTE概念车进行了全球首发,该款SUV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纯电动续航里程达到50公里。
美系代表福特汽车也 正式启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战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日前表示:“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福特全球总销量的10%至 25%。”今年,福特将在中国推出C-Max Energi插电混动版、蒙迪欧混动版等两款新能源汽车。
产业公司积极布局 特斯拉引领全民电动车时代
27日,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公司未来将推出一款比Model 3更便宜的电动汽车,带领全民进入电动车时代。特斯拉电动汽车的逐步平民化,将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同时,公司订单的大幅增长以及本土化推 进,也给国内产业链供应商带来新增零部件配套需求。
目前特斯拉推出了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三款车型,美国售价约为8万美元、8万美元和3.5万美元起。其中Model 3订单已达40万辆,显示平民化车型受到市场高度追捧。马斯克认为,特斯拉Model 3仅需3.5万美元就可以在功能和性能上超越大多数高端运动轿车,而且其使用电能驱动,清洁高效。未来特斯拉产品将会更加便宜,Model 3目标是让多数人都能买得起,第四代产品将带领全民进入电动车时代。
除此之外,特斯拉全球销售总裁乔·麦克尼尔在北京车展上表示,该公 司有可能会在中国建厂,从而满足Model 3的市场需求。特斯拉本月早些时候证实,该公司正在扩大产能,希望尽可能减少Model 3的等待时间。这款起价仅为3.5万美元的纯电动汽车上市后预订火爆,最新预售量已经达到40万辆。
虽然特斯拉2016年的生产计划约为9万辆,但该公司一直表示,佛利蒙工厂经过优化后的产能将达到50万辆左右,相当于丰田和通用汽车拥有该工厂时的产能。另外,该公司还计划在其他地区扩大产能。
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将维持快速发展。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表示,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自主品牌企业要下定决心。科技 部部长万钢认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相关法规为汽车行业提出的降耗要求,也推动着产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随着充电网络建设的完善,电动汽车产业将延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锂电池等细分产业已迎来高景气周期,国内相关供应商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