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监管关键词:寿险、产险、资金运用在改革中逐步规范
■本报记者 刘敬元
再有两天公元纪年就要切换到2017年,回望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的保险业,寿险业、产险业以及资金运用等主要领域,从制度到实务,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寿险2016年关键词:
万能险、低利率寒冬
【万能险】万能险乃至中短存续期产品,是寿险业2016年备受关注的内容。保监会动作频频,3月份发布规定限制、规范行业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5月至8月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华夏人寿、东吴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9月份下发精算相关规定,提高万能险保障性能,第四季度陆续对整改不达标险企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申报新产品等。经过一系列动作后,万能险的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12月13日的专题会议上提到,要完善规则,推动万能险规范有序发展。一要加强制度约束。研究制定万能险的经营门槛、业务资格、产品期限最低标准等一系列刚性约束。二要强化比例控制。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在偿二代框架下更高的资本约束,推进保险机构优化业务结构,鼓励支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发展。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毫不手软,严格采取停止接受新业务等严厉的监管措施。三要降低负债成本。对按规定需要审批的产品坚持更加严格审慎的原则,并根据市场利率情况必要时继续降低审批利率的上限。同时,加大对备案产品的抽查力度,完善产品退出机制,引导保险机构逐步降低最低保证利率。四要严格压力测试。
【低利率寒冬】利润对利差的过于依赖,使得复杂利率环境对寿险业构成直接挑战,今年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利率”成为大大小小的行业论坛会议关注的话题。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10月13日举行的“2016中国寿险业十月前海峰会”上指出,低利率对我国寿险业将是一个寒冬,而不是一阵寒风,并提出这次利率环境变化对人身险业是一次冲击和严重考验,对一些公司来说可能是生死考验。
黄洪指出,低利率会对人身保险业带来五方面冲击:一是对过于依赖利差的定价机制产生冲击;二是对资产驱动负债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三是对放大资本杠杆的扩张路径产生冲击;四是对激进的资金运用方式产生冲击;五是对传统思维定式的风险管理体系产生冲击。
黄洪表示,希望人身险企能够认清形势、顺应变化、主动应对,为穿越经济周期提前布局,一个不落地顺利度过“寒冬”。
产险2016年关键词:
巨灾保险、商车费改
【巨灾保险】5月16日,保监会、财政部印发《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迈出关键一步。7月1日,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正式全面销售,是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由理论向实践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险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
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的保障对象为城乡居民住宅;保障责任为4.7级(含)以上且最大烈度达到VI度以上的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啸、火灾、火山爆发、爆炸、地陷、地裂、泥石流、滑坡、堰塞湖及大坝决堤造成的水淹等次生灾害,对城乡居民住宅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保险金额按城乡有别确定,城镇居民住宅基本保额每户5万元,农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额每户2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商车费改】自2015年6月1日以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第一批6个地区、第二批12个地区的18个地区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6月份保监会发文称,经研究决定将商业车险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4月29日,甘肃地区率先启动第三批改革地区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切换工作。
在5月份保监会召开的商业车险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截至今年4月末,试点地区车均保费同比下降6.8%。同时,保险覆盖面扩大,今年1-4月,试点地区商业车险签单件数同比增长21.7%,投保率达到73.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再如,保险公司经营效益有所改善,2014年全国共有9家公司实现车险承保盈利,截至2016年4月,已有13家保险公司实现车险承保盈利。
陈文辉同时指出,商车费改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综合成本率的结构有所变化。在综合赔付率下降同时,综合费用率上升,说明行业费用竞争有所加剧,行业运营效率仍然不高。从长远看,这一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治本,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自主竞争手段。
资金运用2016年关键词:
友好投资人、另类投资
【友好投资人】“友好投资人”之说,缘起于近两年来部分险企举牌、控股实业上市公司后引发的产融双方的“对立”紧张局面。保险监管机构认为,险资作为金融资本,在举牌上市公司、走向产业资产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表达善意,并鼓励险资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12月13日的行业专题会议上指出,保险资金运用的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并表示,下一步,保险监管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引导保险资金坚守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守住风险底线。一要健全监管体系。持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分类监管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保险资金投向、范围、方式、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等。二要加强现场检查。查实查深查透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坚决刹住保险资金运用的歪风邪气。特别是对个别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规范。
【另类投资】截至今年11月底,13.12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其他投资为4.58万亿元,占比34.89%,为四大类资产中险资配置最多的一类。其次为债券4.30万亿元,占比32.81%;银行存款2.35万亿元,占比17.93%,股票和和证券投资基金1.89万亿元,占比14.37%。
随着2012年下半年保险投资领域逐渐放开,另类资产因其更适合风格稳健、规模大、期限长的险资特点,逐渐在保险资管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保险机构持有债券近年则因面临收益率趋降及部分违约等情况处于下行状态。今年6月,另类投资规模首次超越债券,成为险资配置的第一大类资产。
不过,险资配置的另类投资的存量规模从8月到9月曾出现环比下降,诸多研究机构认为,这说明在大量非标资产到期情况下,险资寻找并投资于较高收益率资产的难度加大,保险公司新增资金配置压力显现。同时,随着险资加快对另类资产的配置,今后寻找另类资产项目,特别是优质标的,边际难度将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