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上市公司的传统业务趋于常态、却坐拥稳定现金流时,往往到了转型时点。作为主流金融机构服务商,恒生电子似乎就成为了这一状态下的鲜明脚注。
据其2016年年报显示,恒生电子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下降2.49%。
数据显示,2016年恒生电子费用化研发投入达10.51亿元,同比增长21.83%;而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也从去年的38.76%增加至48.4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3月末以来,恒生电子先后完成了对商智神州(北京)软件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商智)、三角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角兽科技)等和智能金融领域有关的数笔布局投资。
押注智能金融
记者从接近恒生电子人士处获悉,北京商智或被视为恒生电子向智能投顾业务启动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该公司目前已在向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中信信托、平安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智能财富管理业务。
这家企业浮出水面在3月28日,恒生电子公告称,公司及关联方云汉投资联合出资2000万元入股北京商智,入股后合计持股比例达51%。公告显示,北京商智系一家提供动态资产管理,金融产品设计、信托规划系统和智能投顾系统的软件与技术服务公司,该公司创始人来自于台湾,技术曾运用于与汇丰银行、RBS、凯基证券、南山人寿等海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日前,北京商智总经理、原恒生电子营销服务业务负责人陶威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商智的智能投顾分为客户需求探索、资产配置模型、智能择市(量化投资策略)和持仓智能管理四个环节,而后两者可能在未来的智能投顾竞赛中发挥更强的竞争力。
“目前市场中说的智能投顾都是前两者,强调于资产配置,但我们觉得智能投顾的能拉开差距的主要在后两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持仓监控和调仓,这一块本身也需要IT技术上的完善,这也是恒生愿意去做的。” 陶威表示,目前商智的投顾机器人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增加客户数量、降低成本、优化各层客户群管理、简化作业流程和客户服务等目标。
不过,智能投顾的国内化发展也存在着特有的问题,除政策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迟缓以及投资者过度趋利、过度保守的两端分布,也延后了资产配置时代的到来,因此“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智能投顾”也成为该领域的一个核心争议。
“投资者教育会有促进作用,加上这些年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人们的投资观念也会愈加成熟,这也是智能投顾发挥作用的机会。”陶威则表示,“我看好80后一代人的成长,他们会逐步地接受资产配置的理念。”
此外,在金融客服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智能语义识别技术,也被恒生电子所觊觎。
今年3月份,恒生电子旗下基金参与三角兽科技5000万元的A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基于“中文语义智能识别技术”的人机对话领域创业公司。由于该笔投资属于间接参股,未达到信披标准,因此恒生电子并未就此事进行公告。
三角兽科技CTO兼创始人亓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所致力研发推广的“语义理解”不同于此前一度火热的语音识别,语音识别是将语音数据翻译成文本表示,而语义理解则要面对更为广阔的歧义问题,理解其中的内容。
沿用B端策略
恒生电子总裁助理张慧海认为,恒生电子之所以向智能投顾等智能金融业务发起转型,一方面在于其本身和资本金融领域联系密切,同时金融机构客观上也需要人工智能帮助其降低其运营成本的需要。
“恒生是一家技术公司,但和整个金融行业、资本市场有密切联系,所以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来开拓人工智能领域在金融行业的空间,与我们当前的业务是有契合的。”张慧海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也有提升服务能力和降低成本的需求,机器也解放了人,让人去做适合的事情。”
和市场中诸多转型智能投顾的机构不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恒生电子在智能投顾的布局上可能仍将坚持B端策略,即同持牌机构进行合作服务于C端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B端模式解决了获客成本和合规性两项痛点。
“B端模式的优势是解决了获客成本的问题,如果面向C端,边际获客成本可能是恒定,甚至是递增的。但B端模式的前提是一定要占据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即不可替代性强。”北京一家非银金融研究员则表示,“B端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合规性,因为投顾业务目前还是一个持牌业务,绕开B端可能会有政策风险。”
张慧海则表示,B端合作的业务模式也是恒生电子的一种常规策略。
“像我们的聚源数据库也是跟东方财富、新浪这些公司合作”,张慧海表示,“虽然不排除智能投顾等业务可能会在C端上有探索,但把机构跟我们客户绑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仍然是恒生的一种策略。”
虽然智能投顾业务的拓展仍然将以B端合作为主,但在张慧海看来,上述转型对于恒生电子的现有模式来说,仍然会出现较大的突破,即智能投顾将有可能体现出更强烈的前台业务色彩。(记者微信:lw8346860)(编辑 李新江)